Workflow
活力大湾区 同心向未来
人民日报·2025-11-09 07:34

赛事组织与制度创新 - 自行车(公路)赛男子个人赛赛道全长230多公里,运动员6次无间断通过港珠澳大桥三地口岸,实现通关"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无障碍"[3] - 创新使用"前置查验+闭环管理"模式,通过竞赛专网、北斗卫星定位、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跟踪运动员行进全程,保障人车物丝滑通关[3] - 港珠澳大桥海关为十五运会食品开设申报特殊通道,对六大类食品采取便利措施,实现快审快放[4] - 预计超过9000名参赛人员跨境往来,通过设立专用通道、"团进团出"、"绿色通道"等措施保障通关效率[5] - 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创新举措,提升大湾区整体办赛能力[5] 科技应用与产业协同 - 广州码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轻量级3D地图引擎应用于体育场馆,实现精准室内导航,该技术源自香港并在珠三角实现产业化[7] - 深圳市海洋王场馆照明技术有限公司为马术中心提供照明系统,通过精密配光与防频闪技术减少对马匹干扰,中标后近3个月订单增长30%[7] - 香港赛马会支援深圳马术赛事,通过三地合作创新解决跨境兽医行医和药物使用等挑战[4] 文旅消费与制造业拉动 - 粤港澳19座办赛城市将"竞赛动线"变成"文旅路线",推出"一程多站"特色产品,带动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增收[6] - 香港旅游业界预计十五运会将吸引超过10万人次旅客来港,带动餐饮、零售及酒店业消费热潮[6] - 东莞市文博工艺品有限公司拿下潮玩品类特许生产商资格,首批产品销售良好,第二批追加生产1万套,预计产品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8] - 深圳市宝安区推出"票根超值大礼包",凭赛事门票可在周边商圈享受消费折扣[6] 基础设施与区域融合 - 今年新开通地铁10号线等6条、7段轨道交通线路,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效能,为赛事保障提供支撑[16] - 推进1160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通过拓宽车道、退围拆围等方式疏通623条涉赛道路堵点[14] - 构建"一小时生活圈",实现跨城生活便利化,加速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