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GI食品市场热度 - 低GI(血糖生成指数≤55)已成为健康食品市场的核心标签,广泛出现在主食、零食、奶制品等多个品类中 [1][2] - 行业赛道正以惊人速度崛起,从满足小众控糖需求演变为大众日常选择 [2] - 电商平台及线下超市均有大量低GI食品销售,宣传语如“孕妇控糖、糖友加餐、健康零嘴”等 [3] 低GI食品品类与定价 - 品类覆盖广泛,包括糕点、饼干、沙琪玛、锅巴、高纤谷物粉、多谷物米饭等 [2][3] - 低GI标签产品普遍售价较高,例如一款2.5千克低GI多谷物米饭售价79.9元,而配料更丰富的非低GI杂粮饭同重量仅售49.9元 [3] 低GI食品认证与标识乱象 - 产品标识方式不统一,部分产品明确标注第三方认证机构名称、证书号及具体GI值(如GI值为34),部分产品仅模糊标注“低GI认证”而无机构信息或GI值 [4] - 电商平台宣传更为混乱,同一店铺内产品证明方式各异,有的展示临床测试结果,有的仅有认证图标,有的则无法提供GI检测报告 [4][5] - 低GI食品认证为自愿性认证,认证标识图案无国家统一规定,由各机构自行设计后备案 [5] - 认证费用高昂,少则数万元,多则十余万元,核心成本来自人体试验,且配方或工艺变更需重新认证 [6] - 不同认证机构执行标准不一,存在人为“放水”风险,测试结果可能无法真实反映食品性质 [6] 低GI食品的技术与营养内涵 - GI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烹饪方式、食物冷热、进食顺序等,例如同样一种米煮成粥或提前浸泡可能导致GI值升高 [7] - 低GI不等于健康,部分产品通过添加大量油脂降低GI值,如油炸薯片GI值低于米饭但高油高钠 [8] - 真正健康的低GI食品需同时满足“低升糖”和“高营养”,已有团体标准对脂肪含量等营养素指标进行限制 [8] - 奶制品等品类本身GI值天然较低,申请低GI认证作为卖点意义不大 [8]
“低GI”成食品热门标签,是“智商税”吗?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11-09 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