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鲍韶山:把目前实施关税视作美国的“胜利”,这显然错了
观察者网·2025-11-09 13:40

中美贸易谈判成果 - 美国同意取消10%的“芬太尼关税”并暂停对来自中国商品的24%“对等关税”一年,商品范围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1] - 美国暂停执行9月29日宣布的扩大“实体清单”出口限制范围的新规定一年 [2] - 美国暂停实施其301调查所针对的中国海运、物流和造船业的相关措施12个月 [2] - 中国将调整相关应对措施,暂停执行10月9日宣布的与稀土元素相关的出口管制措施 [1][2] - 中美同意加强反芬太尼合作、扩大农产品贸易(主要是大豆)以及处理个别企业案件 [2] 中国经济韧性分析 - 中国2025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预计为19.5万亿美元,对美出口约占GDP的2.8%(约5000至5600亿美元),仅占其出口总额的15%至20% [5] - 即便失去美国市场,基于增值出口模型计算,中国的年度GDP增长率仅减少约0.144% [5] - 中国国内消费占GDP的40%至50%(约8至10万亿美元),投资占GDP的40%(约8万亿美元),可提供强有力缓冲 [6] - 采取占GDP 1%至2%(约1800亿至360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措施,中国可在12个月内恢复经济增长 [6] - 非美国市场(东盟、欧盟和日本)吸收了中国80%至85%的出口(约2.8至3万亿美元) [7] - 全球贸易增长(2025年约3%至4%)每年可能将800亿至1200亿美元的对美出口重新分配给非美国市场,一年内弥补15%至25%的损失 [7]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4.8%,2025年迄今增长5.2% [7][9] 中国产业与贸易结构 - “双循环”战略优先发展国内市场,同时扩大国际贸易联系 [10] - 在技术领域(如国内芯片生产)和绿色能源领域(如占全球市场70%-80%的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矿物供应链)的投资维持了产业发展势头 [10] - 自2018年以来,中国的研发支出每年增长10%,在电动汽车和人工智能领域超过众多西方竞争对手 [10] - “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加深了中国与东盟、非洲和欧洲的联系,自2020年以来中国与非美国市场的贸易额每年增长5%至7% [10] 美国经济脆弱性 - 超过60%的美国劳工家庭(PNC银行2025年调查确切数字为67%)是“月光”家庭,20%至25%的年轻租户为支付房租无法一日三餐,13.5%的家庭面临食物短缺 [11] - 美国私人债务已飙升至17.8万亿美元,汽车贷款逾期率高达5.0%,信用卡逾期率达3.05% [11] - 对中国进口商品(价值4620亿美元,占美国GDP的1.6%)征收155%的关税可能导致消费价格上涨1%至3% [12] - 中美贸易中断可能扰乱供应链,导致美国GDP面临0.5%至1%的损失 [12] - 美国制造业就业岗位自2010年以来保持在约1300万水平,自2018年以来仅在一些特定行业实现1%至2%的增长 [12] 关键资源供应链风险 - 中国在太阳能电池板(75%-80%)和电池用矿物(70%-80%)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供应中断可能导致美国太阳能电池板安装量减少20%-40%,电池成本上涨30%-50%,规模高达1000-2000亿美元的项目暂停 [13] - 原材料中断可能使美国GDP减少0.5%-1%(约1500-3000亿美元),通货膨胀率上升1%-3%,失业率上升0.3%-0.8% [13] - 中国掌控全球37%至50%的稀土储量(4400万吨)以及85%至90%的精炼产能,直接或间接满足美国70%至80%的稀土需求 [14] - 约41%的美国武器和国防基础设施依赖中国提供的半导体,91%的海军武器包含依赖中国供应链的关键矿物 [17] 金融与地缘经济影响 - 中国持有7310亿美元美国国债以及10000亿至15000亿美元的美元储备 [19] - 通过信号或小规模抛售美债的威胁可能使美债收益率上升0.2%至0.5%,增加美国债务成本200亿至500亿美元,并使美元贬值2%至5% [19][20] - 中国可将外汇储备多元化配置黄金、欧元或大宗商品,进一步推动在金砖国家贸易中的去美元化进程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