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的盛宴
北京晚报·2025-11-09 14:47
银杏的历史与文化地位演变 - 银杏古称“鸭脚”,主要生于南方,在夏商至隋唐期间极少被文人描绘,诗歌罕见 [1] - 北宋时期歌咏银杏的诗歌增多,梅尧臣是最早以多首诗歌描写银杏的诗人 [1] - 北宋皇帝因银杏果实形似小杏而核色洁白,赐名“银杏”,后亦称“白果” [1] - 银杏由进贡传入中原后,种植渐多但不普及,主要散植于皇园、宫廷、寺庙 [2] - 1942年郭沫若在散文诗《银杏》中赞咏其为“圣树”、“国树”,被誉为近代对银杏的第一次宣讲和普及 [2] 银杏的生物学特性与实用价值 - 银杏叶、果可以入药,一棵树即是一厨膳药,所以不生虫豸蛆蛹,也不招蜂引蝶 [3] - 银杏极具观赏价值,一到深秋树叶变得金黄 [3] 银杏在现代城市绿化中的普及与应用 - 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海淀区阜成路改造时栽种两行银杏树,树干约手腕粗细,树高约三五米 [3] - 如今阜成路的银杏已长到三四十米高,树干水桶般粗细,高大浑圆的树冠仿佛皇冠 [3] - 钓鱼台国宾馆东墙的三里河路有千余棵银杏树排列两行,迎来游人如织 [4] - 银杏已放下“贵族”身段,北京后建的世界公园、奥森公园、园博园、首钢园等公园及小区、学校、道路首选银杏作为绿化树 [4] - 经过几十年生长,新生代银杏渐成规模和气候,处于朝气蓬勃的青年期,成为游人新的打卡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