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约80万吨碳排放全中和,本届全运会藏着哪些减碳密码?
央广网·2025-11-09 17:03

赛事整体减碳目标与措施 - 本届全运会预计碳排放量降至75-80万吨,并实现广东赛区100%绿电覆盖 [1] - 首次实现不新建大型场馆,超过90%的广东赛区75个比赛场馆为现有场馆升级改造 [1] - 通过采购18.8万张绿色电力证书,覆盖赛事期间约1.88亿度电的绿电需求,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 [4][5] 重点场馆改造与节能技术 -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改造后碳排放强度为每平米每年10.73千克,节能降碳率达到56%,成为全国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 [1][2] - 场馆采用节能玻璃、超一级能效全直流变频多联机空调系统,空调系统进一步节能11%-23%,并应用高效智能照明系统 [2] - 场馆分布式光伏系统装机容量达560千瓦,可满足场馆日常用电的20%以上,每年节省约109万度电,相当于节省标煤33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1吨 [2][3] 能源管理与绿色电力供应 - 天河体育中心部署能碳管理平台,对能耗异常进行预警,如当日用量超过30天平均值时发出告警 [3] - 广州赛区场馆按“零碳、近零碳、绿建星级”三级标准打造,除天河体育中心外,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攀岩场成为国内首批零碳体育场馆改造项目 [3] - 绿电采购来源广泛,可追溯至青海光伏电站、云贵高原水电、南海海上风电等,每张绿电证书对应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确保电力真实可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