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发展历程与规模 - 自2018年首届举办以来,进博会已走过8年时间,参展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屡创新高 [1] - 有170家企业连续8届参展成为“全勤生”,显示出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 [3] - 进博会已从展会平台发展为集商品展示、贸易促进、投资对接、配套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6] 参展商参与深度与成果 - 德国水处理品牌汉斯希尔作为连续8年参展的“全勤生”,通过进博会开拓中国市场,已参与7个项目投产 [3] - 汉斯希尔在2025进博优品交易会争取到100平方米展台,展现出从参展商向深度参与者转变 [4] - 吉利汽车集团连续第二年参加上海会议活动,通过论坛交流推动企业数字化实践并分享ESG成果 [7] 贸易便利化与制度型开放 - 海关总署为本届进博会推出18项便利化措施,涵盖便利企业参展、扩大展览品种类等方面 [6] - 上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更新至8.0版,实施电子口岸签证、3C认证免办等支持政策 [6] - 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80条措施基本落地,其中77项成果向全国推广,“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形成10项制度创新成果 [6] 溢出效应与平台拓展 - 毗邻国家会展中心的虹桥品汇作为常年展示交易平台,拥有48家分中心覆盖22座城市,实现展品到商品的365天流通 [4] - 进博会溢出效应促进参展商变身投资商,红利从展会延伸至产业深处 [3] - 上海配套举办超百场分论坛活动,证件系统实现“一证通行”,为全球展商搭建高能级交流平台 [7] 产品与物流创新案例 - 智利车厘子进入中国的里程长度达1.9万多公里,体现进博会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2] - 秘鲁羊驼毛玩偶通过中秘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海运直航航线,仅用23天便抵达上海洋山深水港 [5] - 进博会上不断涌现全球“首秀”、进博“首展”和中国“首发”,创造各种参展纪录 [5]
三个维度看进博会溢出效应(进博会观察)
人民日报·2025-11-10 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