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得过流感就能终身免疫?有点悬
北京青年报·2025-11-10 07:19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如H1N1、H3N2)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而感冒多由鼻病毒等引起,本质是完全不同的疾病[2] - 流感常伴有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性症状,可引发病毒性肺炎或继发性细菌感染,严重时危及生命,感冒则症状较轻,主要局限于上呼吸道,是自限性病毒感染,并发症风险低[2] - 流感具有季节性流行高峰,传播速度快,病毒变异频繁,需疫苗预防和抗病毒药物治疗,感冒则全年可见,病情较轻,常自行痊愈,无法用疫苗预防[2] 流感免疫认知 - 感染某一流感毒株后产生的抗体,会随时间衰减,且对抗原变异后的毒株保护效果显著下降,不能提供终身免疫[4] - 流感病毒,尤其是甲型流感,其表面蛋白不断发生“抗原漂移”,导致病毒株频繁更新,使得既往感染难以应对新变种[4] - 免疫记忆受“首次印记”效应影响,童年首次接触的病毒亚型会塑造终身免疫谱,但对其他类型流感病毒不一定有效,预防流感最可靠的方式是每年接种疫苗[4] 冬季气候预测 - 提前入冬反映季节转换时点的气温变化,与“冷冬”(整个冬季平均气温显著偏低)没有必然联系,短期寒潮难以决定长期趋势[5] - 冬季整体冷暖取决于赤道太平洋海温(拉尼娜、厄尔尼诺)、北极涛动指数、欧亚积雪覆盖等长期因子,而非入冬早晚[5] - 国家气候中心指出,在潜在拉尼娜背景下,今冬北方可能阶段性偏冷,但能否达到“冷冬”标准(偏低0.5℃以上)仍需观察,例如2016年北京早入冬但冬季整体偏暖0.5℃[6] 降压药与血管健康 - 长期服用降压药不会让血管变脆,导致动脉硬化的“真凶”是高血压本身,而非药物[7] - 部分降压药不仅能控制血压,还能预防动脉硬化加重,起到保护血管和心脏的作用[7] 咖啡与碳酸饮料对骨骼的影响 - 适量喝咖啡(如每天2杯,含咖啡因约200mg)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没有显著差异,关键在于饮用“量”[8] - 碳酸饮料致骨质疏松的说法核心争议在“磷”,但一罐330ml可乐型饮料含磷约33mg,远低于50g瘦猪肉(约94.5mg)或1个鸡蛋的含磷量,成年人每天磷推荐摄入量为720mg,最高耐受量达3500mg,适量饮用摄入的磷几乎可忽略不计[8] - 对大多数健康人群,适量喝碳酸饮料不会因磷含量影响导致钙流失,但建议选无糖款减少糖分摄入,且饮料不能替代白水[8] WiFi路由器辐射安全性 - WiFi路由器产生的无线电波属于非电离辐射,能量很低,不会破坏人体细胞或DNA,也不会导致癌症[9] - 会损伤DNA及致癌的是电离辐射(如X光、CT检查),路由器在正常使用下产生的辐射量远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9] 睡姿与脊柱健康 - 高低肩成因主要与先天性骨骼因素或长期不良姿势导致的脊柱侧弯相关,侧睡对其影响微乎其微[10] - 从脊柱健康角度,平卧与侧卧均能有效缓解脊柱压力,不建议俯卧(趴着睡),尤其对肥胖人群易压迫呼吸道引发呼吸困难[10] - 侧睡时应避免压手,选择高度适宜枕头确保头部与脊柱在同一水平线,可适当弯曲双腿缓解肌肉紧张,有助于腰椎间盘放松[11] 代餐食品与科学减重 - 全麦面包、谷物棒等代餐食品虽宣传高纤维、慢升糖,但馅料常含黄油、海藻糖等成分,热量不低,且长期替代正餐易导致蛋白质、健康脂肪及部分维生素摄入不足引发营养失衡[12] - 魔芋制品主要成分是膳食纤维,热量低、体积膨胀性强,有助于控制食量,但本身几乎不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长期单一食用同样易导致营养不良[12] - 科学减重需“管住嘴”和“迈开腿”协同,运动不仅消耗热量,更能维持肌肉量、提升代谢水平,避免单纯节食导致的肌肉流失,使减重效果更稳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