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经济信心说丨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 尽快把“试验田”变成“高产田”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11-10 11:06

政策核心与定义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从顶层设计层面指明场景重要性,提出支持建设综合性重大场景、行业领域集成式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以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产业化应用[1] - 场景被定义为新质生产力的“试验田”,其作用是为“黑科技”提供测试环境,通过不断改良为大规模推广积累经验,相当于将技术种子转化为产业成果的关键环节[1] - 加快场景培育旨在架设技术与产业之间的桥梁,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推动“应用场景”转变为“科创胜景”,从而激活发展引擎[2] 产业发展目标与挑战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等大幅跃升的目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是实现该目标的关键举措[2] - 许多前沿技术如自动驾驶、全空间无人体系、保姆机器人面临规模化商业应用挑战,需技术迭代与政策法规调整相配套[2]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未来产业需搭建典型应用场景并探索可行商业模式[3] 市场机制与资本引导 - 在场景应用起步期,政府通过扩大生产、工作、生活场景供给向市场发出明确信号,鼓励各方力量参与,解决社会资本不敢投、不愿投的问题[3] - 推动场景资源开放有利于鼓励市场竞争,使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获益,实现技术与市场的“双向奔赴”[3] - 通过创新监管方式、发展创业投资、建立投入增长和风险分担机制,可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3] 技术转化路径 - 形成“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体系升级”的路径,可使新技术、新产品走上规模化商业化应用之路,加速新质生产力涌现[3] - 开辟新场景“试验田”体现了通过小范围试点不断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是推动技术应用的中国式智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