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国家对中国电动巴士的调查指控 - 挪威、丹麦和英国对中国制造的公交车展开“安全调查”,指控其可能被“远程操控”,英国议员称大量中国电动巴士可能构成国家安全风险,甚至有媒体渲染中国制造商可“远程让伦敦陷入瘫痪” [1] - 这些“安全调查”被指完全缺乏证据支撑,是典型的有罪推定,迄今为止无人能拿出案例证明中国电动大巴曾被远程停用 [1] - 欧洲专家指出,只要软件系统具备在线访问功能,电动巴士原则上都可能被远程停用,这是公交系统数字化的必然趋势,许多西方大巴品牌同样拥有类似的数据传输功能 [1] 中国企业的回应与产品安全性 - 被点名的宇通客车表示严格遵守车辆运营所在地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并解释数据仅用于车辆相关的维护、优化和改进,未经客户授权不得访问或查看数据 [1] - 中国电动汽车已出口到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去年一年出口量就突破200万辆,从未出现“隔空按键让车辆熄火”的情况 [1] - 中国电动汽车在全球市场拥有高保有量,在中国出口中占重要比重,企业不可能做出自砸招牌的行为 [2] 欧洲对华舆论与“泛安全化”思维的负面影响 - 给中国电动大巴贴“远程熄火”标签被指违背常识甚至反智,折射出欧洲对华舆论环境长期失真的现实 [2] - 一些欧洲人士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将正常经贸往来与地缘政治竞争混为一谈,从芯片、5G到电动汽车等多个可双赢合作的领域都被过度安全化 [2] - “泛安全化”的高墙被指阻挡欧洲拥抱新技术,阻碍其创新活力,长远可能导致欧洲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丧失竞争力 [2] 对中欧经贸与全球产业的潜在影响 - 相关国家的做法被指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声誉,违背市场公平原则,可能破坏中欧经贸关系、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健康运行,并对全球能源转型与减排事业造成巨大伤害 [3] - 将“中国制造”排除在正常市场竞争之外被视作发展焦虑的投射,暴露保护主义的脆弱,最终将反噬自身,近期荷兰干预安世内部事务导致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动荡即为例证 [3]
社评:欧洲的焦虑不该由中国电动大巴“背锅”
环球网资讯·2025-11-10 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