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银龄社会”新动能
人民日报·2025-11-11 06:21
积极老龄观政策导向 - 民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目标是到2035年普遍形成该理念 [1] - 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被视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旨在引导社会公众理性认识人口老龄化趋势,增强全社会应对信心 [2] 老年人口现状与认知 - 2024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3亿,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总量 [2] - 社会对老龄社会存在认知误区,如将老年人视为社会“负担”,需要通过国情教育纠正偏差,汇聚社会认同与支持 [2] 老年群体价值与社会参与 - 随着健康水平提升,许多退休老年人仍在各领域发光发热,成为社会的宝贵财富 [3] - 江苏鼓励低龄老年人、退休干部等参与养老志愿服务,探索“以老养老”新模式 浙江出现“共享奶奶”等创新实践,社区热心老人帮助双职工家庭 [3] - 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可使老年人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 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是推进适老化改造,将其融入城市更新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3] - 建设包容友善的数字环境、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积极拓展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渠道是重要举措 [3] 地方实践与活动 - 贵州启动“银龄黔行”志愿服务行动,四川乐山推出老年人体育健身嘉年华活动,广东广州黄埔区举办“银龄正青春风采映重阳”文艺汇演,支持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1] 未来发展展望 - 展望“十五五”时期,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银发力量”将得到更全面展现 [3] - 中国式现代化将因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而更添温馨底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