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智汇八桂·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院士专家广西行”,由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办,旨在汇聚全国顶尖农业科技力量,通过田间问诊、技术交流、成果对接等形式助力广西农业产业升级 [1] - 活动紧扣广西农业强区建设目标,结合《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部署,为广西农业向新向智升级注入动能 [1] 智慧种植业 - 广西首个水稻无人农场贵港市益农水稻智慧农场实现全程无人作业,配备无人驾驶拖拉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等智能设备,实现水稻耕种管收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 - 该农场种植的再生稻品种“玮两优8612”连续两年亩产超过1000公斤,最新测产结果为亩产1051.89公斤 [2] - 无人农场技术的关键作用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通过“AI+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收益稳定性,吸引年轻人投身农业 [2] - 针对甘蔗产业,糖料蔗生产智能化需突破丘陵山区地形限制,建议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和研发适配丘陵山地的链式底盘专用农机 [3] - 广西推广的“分步式机收”模式已建成30个分步式除杂点,有效解决小地块、坡地的机收难题 [3] 智慧渔业 - 广西农垦明阳现代渔业养殖基地实现全产业链智能化,205个陆基圆池的1.2万个数据节点实时更新水质指标,系统可自动报警并远程控制增氧机切换节能模式 [2] - 院士提醒陆基圆池高密度养殖存在致病风险,需注重向生态化养殖转型 [2] - 科研团队正与广西国控集团开展产学研合作,在种业创新、健康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协同发力,让智慧技术覆盖鱼类生长全过程 [2] 智慧育种 - 院士强调水稻育种应遵循丰产性、优质性、抗逆性、广适性的“四性”原则,并肯定广西香米育种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5] - AI育种技术能显著缩短育种周期、提升效率,建议将传统育种经验与现代技术结合以提升“桂字号”品种竞争力 [5] - 针对广西高温高湿气候对蔬菜种植的影响,可利用AI技术加快良种选育,通过基因分析筛选适合本地气候的品种,并建议百色鲜食番茄产业从注重产量转向提升质量 [5] 技术应用与区域合作 - AI技术不仅能用于育种,还能通过模型分析气候预测与植物生长关系,实现病虫害精准预警,但技术应用需因地制宜考虑区域小气候差异 [5] - 广西与东盟国家农业生产条件相近,且东盟面临劳动力短缺和成本上升问题,对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技术需求迫切 [4] - 广西有望成为面向东盟的农业技术输出重要窗口,通过技术转让、产品出口、技能培训等方式实现区域经济互补并深化中国—东盟农业科技交流 [4] 活动延伸 - 院士专家还出席了2025年智慧农业博览会、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创新大赛闭幕式、第六届深化东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研讨会等活动,与企业代表、基层农技人员深入交流 [6]
稻浪千重“慧”种 蔗海万顷“智”理
广西日报·2025-11-11 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