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股解读|海伟电子:产品价格承压,电容器薄膜制造“二哥”赴港募资欲扩产
智通财经网·2025-11-11 10:16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电容器薄膜制造商,主要产品为电容器基膜和金属化膜,是薄膜电容器的关键组成部分,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力系统、工业设备及家用电气等领域 [1]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电容器薄膜制造商,按2024年电容器基膜销量计,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4.2% [1][2] - 公司计划将上市募集资金用于扩大产能、提升研发能力、推进销售及营销活动以及补充营运资金 [1]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电容器基膜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4.62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1.34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19.7% [3] - 预计到2029年,中国电容器基膜市场规模将达到22.41万吨,2025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4.1% [3] - 新能源汽车是核心增长引擎,单车薄膜电容器用量较传统燃油车提升数倍,直接带动上游膜材需求 [3] 核心竞争力 - 公司是唯一拥有电容器基膜生产线自主设计及开发能力的企业,现有五条生产线均为自主设计组装 [5] - 自主设计生产线交付期仅约8个月,显著低于行业进口产线3-5年的平均周期;单条产线投资成本约1.2亿元,远低于国内行业平均水平 [5] - 公司产品厚度覆盖2.7微米至13.8微米,可满足不同终端应用场景需求 [5] - 公司与比亚迪、阳光电源等新能源巨头形成深度绑定,比亚迪既是公司股东也是第一大客户 [5] -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5个月,来自比亚迪的收入占比分别达12.2%、12.6%和12% [5]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稳定在35%左右,客户包括法拉电子等行业知名企业 [5] 财务表现与经营状况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3.2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21亿元 [8] - 2023年净利润为6982.6万元,同比减少31.5%;2024年净利润为8641.8万元,同比回升23.8%,但未恢复至2022年水平;2025年前5个月净利润为3135.9万元,同比下降4.6% [9] - 电容器基膜平均售价从2022年的3.49万元/吨降至2024年的2.89万元/吨 [8] - 2022-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净流入2.32亿元、净流出0.89亿元、净流入0.17亿元 [10] - 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从2022年的2.59亿元增至2024年的3.37亿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105.9天、136.7天和123天,高于行业约90天的平均水平 [10][11] 供应链与成本结构 - 生产电容器基膜的关键原材料为电工级聚丙烯,该原材料成本长期占销售成本的80%以上,2022-2024年分别达82.5%、84.5%和83.4% [12] - 供应商集中度较高,2022-2024年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占比分别为90.4%、78.6%和89.9%,对最大供应商的采购占比长期超45% [14] - 2022年电工级聚丙烯均价同比上涨35.7%,导致电容器基膜毛利率从2022年的48.6%降至2023年的36.1% [14] 产能与利用率 - 截至2025年前5个月,电容器基膜的产能利用率达到98.2%,金属化膜的产能利用率为83.1% [14][15] - 2024年电容器基膜产能利用率为98.8%,金属化膜产能利用率为95.3% [15] 发展战略与募资用途 - 公司计划将部分募集资金用于在南方建设新生产工厂,并新增四条电容器基膜生产线,以贴近华东、华南地区核心客户 [16] - 计划攻关厚度低于2.5微米的超薄电容器基膜制造技术,并推进复合铜箔基膜等新型膜材研发,拓展锂电池领域应用 [16] - 计划借助募资推进原材料国产化替代测试,优化供应商结构,以降低对进口材料的依赖度和单一供应商风险 [16] 产品布局与业务拓展 - 公司通过收购宁国海伟51%股权,完成了"电容器基膜+金属化膜"的全链条覆盖 [6] - 金属化膜业务2023年贡献收入约0.71亿元,2024年增至0.85亿元,同期销量从1150吨提升至1327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