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层面政策部署 - 中国首次在国家层面系统部署场景培育和开放,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1] - 政策聚焦打造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产业转型升级新业态等5方面共22类重点领域[23][25] - 场景被定义为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置于具体情境中应用验证,以加快其产业化进程的新型政策工具[27] 机器人技术应用与训练 - 在安徽合肥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训练场,10台机器人在工业生产、家庭服务等8个真实场景进行训练,完成炒菜、搬运、拧螺丝等精细操作[3] - 单个场景(如厨房或客厅)的数据处理和完善可能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5] - 机器人训练采用循序渐进方式,例如先学会搬运,再学会分拣,最后学会码垛,以适应工厂复杂工作环境[7] - 通过物理仿真、虚拟现实、大数据建模等技术模拟真实世界,帮助机器人实现从“实验室算法”到“真实场景落地”的跨越[8] - 预计到2025年年底,训练场将开发30个以上细分场景,机器人研发周期有望缩短60%并降低试错成本[8] 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 - 政策提出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和标准建设,鼓励打造涵盖文旅、政务、物流、卫星服务等应用场景[10] - 安徽合肥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作为培育低空经济的重要场景,部署续航达200公里的新一代无人驾驶航空器用于城市间空中出行[12] - 骆岗公园打造“全空间无人体系”示范场景,利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培育新业态,无人船技术有望应用于水上物流领域[14] - 利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技术可实现无人船不停工作且货船满载,从而显著降低社会物流成本[16] - 物流体系每降低1元成本,对企业而言即增加1元利润,推进物流载具在绿色化、智能化、电动化、无人化上的技术应用具有经济价值[19] 重点领域场景培育方向 - 在办公、社交、消费、娱乐等领域探索应用元宇宙、虚拟现实、智能算力、机器人等技术创新应用场景[31] - 推动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进工厂,优先在焊接、装配、喷涂、搬运等细分场景实现落地应用[36] - 研究出台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融合赋能行动方案,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36] - 前沿技术突破及成果转化将不断催生新领域新赛道的应用场景,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9] 市场潜力与发展前景 - 中国拥有14亿多人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以及世界第一的研发人员总量,为应用场景的培育提供优势[42] - 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送外卖、医疗机器人等创新应用不断涌现,拓宽产业边界并重塑消费内涵[43] - 随着政策举措落实,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将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生活[47]
“小场景”做出“大文章”!中国向“新”发力 诸多“应用场景”变为“科创胜景”
央视网·2025-11-11 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