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水电站大坝安全工作成果 - 监管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各方责任,并补充《水电站大坝工程隐患治理监督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构建覆盖大坝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法规体系 [3] - 监管覆盖更加全面,系统排查装机5万千瓦以上水电站,“十四五”期间注册大坝数量增加93座至总数704座,总库容超全国水库总库容52%,总装机容量超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75% [3] - 安全水平整体向好,甲级注册大坝占比从93%提高至97%以上,注册大坝在线监控系统实现应建尽建,主要发电集团均成立大坝安全专业化管理机构 [3] - 完成大坝安全第5轮定期检查,发现工程和管理问题数千条,整改完成率超过90%,并建立大坝度汛安全风险分级预警机制 [4] - 科技创新多点并进,卫星遥感、无人机、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深入应用,基本建立“空-天-地-水-工”全覆盖的大坝安全数据感知体系 [4] “十五五”期间水电站大坝安全面临的挑战 - 运行环境差异明显,大坝分布从台风暴雨频繁的东南沿海到高寒高海拔的西部地区,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和超标准洪水多发频发 [6] - 技术挑战日益增多,300米级超高坝投运带来高边坡、高应力、高流速等运行管理技术装备亟需突破,数智化技术应用成为新挑战 [6] - 行业需求变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更高,抽水蓄能电站大规模开发导致运行大坝数量快速增长,但历史洪水资料欠缺,频繁蓄放水模式影响大坝结构长期性态 [6] - 大坝性态问题显现,运行时间增长导致材料老化和结构性能退化,部分新高坝大库尚未经过严酷工况考验 [7] - 责任主体管理难点,“小、散、民、远”大坝成为安全管理新难点,民营经济在水电行业不断壮大 [7] “十五五”期间水电站大坝安全提升原则与目标 - 坚持党对水电站大坝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各级党组织把方向、谋大局、保落实的作用,为大坝安全提升提供根本保证 [8] - 坚持人民至上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发挥体制优势使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相互配合,确保“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 [8] - 坚持高水平科技赋能,推动水电站大坝数智化改造,加强新质生产力成果应用,以丰沛应用场景推动技术迭代升级 [8] - 管理机制和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以《能源法》为统领的法规体系,加速制定行业亟需的标准规范性文件 [9] - 技术装备和数智化水平创新升级,推广北斗、卫星遥感、无人设备等国产技术应用,构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和决策能力,推动大坝数智化改造 [9] -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应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大坝安全维护策略”,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兼具数智化能力和工程经验的复合型专家队伍 [10] - 应对极端情况能力大幅增强,加强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推进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标准建设,在险情获取、应急处置、救援技术等方面引领升级 [10]
时雷鸣:“十五五”时期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提升的主要目标
中国电力报·2025-11-11 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