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健康|“医学+AI”视角看健康中国新图景
新华社·2025-11-11 17:20
AI在医疗手术与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 手术机器人实现精准微创操作,例如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将开放术式变为微创术式,眼科智能显微手术机器人可进行视网膜下血管注射等精细操作,精度突破人手生理性颤抖的100微米限制[3][5] - AI深度融入医疗全链条,例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灵智体系"以多模态大模型为底座,为患者提供智能导诊,为医生配备病历书写和辅助诊疗工具,为管理者提供实时数据洞察平台[5] - 在产业端,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平台每日约11万门诊量中,70%的非核心决策环节由AI完成,显著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7] AI驱动医学研究与数据技术突破 - 通过整合多组学海量数据构建数字生命模型体系,未来10年至30年虚拟临床试验有望成为现实[6] - 面对医疗数据标准化不足、统计口径差异等挑战,学界通过技术创新在模型中植入专门学习医学知识的"神经元",并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构建可信数据空间以破解跨机构数据共享难题[6][7] - 通用大模型在直接回答医学问题时存在明显"幻觉"现象,构建医疗垂域大模型面临"灾难性遗忘"等难题[7] AI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与普惠性 - AI在慢病管理领域实现创新应用,例如平安科技的AI系统可通过识别患者餐食图片自动生成个性化点评,显著提升患者依从性并以可负担价格提供高质量健康管理服务[8] - 轮式人形机器人在养老院投入应用,能引导老人进行认知测试、步态分析并提醒服药,此类机器人已在北京、上海等地的24小时智慧药房实现药品自主拣选与上架[8][11] - 行业明确AI定位为医生的"超级助手"而非替代者,旨在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可及、更普惠[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