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之乡丨跳水“冠军摇篮”为何是湛江?跟着记者解锁背后密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11-11 20:39

文章核心观点 - 报道聚焦广东省湛江市作为中国“跳水之乡”的独特地位,深入剖析其从人才选拔培养到冠军输出,再到水上运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完整生态链 [1][15][31] 湛江跳水的人才培养体系 - 拥有成熟的“选苗体系”,教练每年深入幼儿园和小学选拔6至7岁的儿童,选拔标准包括身体协调性、弹跳力、手型、腿型乃至脚尖形态 [9] - 训练注重培养兴趣,让来自海边的孩子先爱上水、爱上跳跃,以此为成长基础,不追求一步到位 [11] - 采用由湛江籍“世界跳水技术之父”徐益明首创的科学训练技法,如“陆上拉保护带”、“陆上压水花”,这些仍是核心训练内容 [12] - 训练设施条件艰苦但坚持使用,例如一张补了又补的旧保护网,学生即使碰到补丁处脚疼也能坚持完成训练任务 [14] - 构建了从启蒙班到市队、省队再到国家队的无缝衔接人才输送闭环,形成“选苗-启蒙-打磨-输送”的完整机制 [15] 湛江跳水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 跳水运动在湛江有百年传承,最早可追溯至1955年渔民搭建的木板跳台,这也是广东省第一个10米跳台 [22] - 20世纪初跳水运动传入中国,湛江凭借适宜气温、辽阔水域以及当地人对水的自然亲近,成为中国最早发展跳水运动的地区之一 [25] - 上世纪60年代,在雷州、徐闻、吴川等地的海滩、江岸陆续出现了10多座标准跳台 [20] - 冠军基因代代相传,从陈丽霞、劳丽诗、何冲到全红婵,湛江跳水冠军层出不穷,非孤军奋战 [30] 水上运动带动旅游与城市发展 - 凭借漫长海岸线和全年近300天的适宜水温,湛江已发展皮划艇、帆船等多种水上项目,成为南北运动员青睐的训练宝地 [33] - 训练保障系统完善,涵盖教学、医务、陆上训练等,受到运动员和教练员欢迎 [34] - 水上运动体验项目多元化,包括湖光岩的滑水、索道划水以及能吸引数十万游客的海上龙舟赛 [35] - 全红婵等奥运冠军的“明星效应”显著,推动湛江打造“观赛+体验”的新型旅游模式,提升城市吸引力 [36] - 多样化的水上运动,从跳水、帆船到龙舟、潜水,正使湛江这座南海城市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