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用海 多层受益
辽宁日报·2025-11-12 08:59
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政策与模式 - 自然资源部发布12个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典型案例,为全国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样板 [1] - 分类实施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旨在科学确定兼容用海类型,实现功能互补和用途协调 [1] - 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推动海域管理模式从“平面”向“立体”转变,优先保障海域基本功能 [1] 长海县立体分层养殖案例 - 长海县是东北地区唯一海岛县,自2002年起率先探索依托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4层立体空间开展养殖 [1] - 目前长海县已确权用海面积808.7万亩,其中养殖用海立体分层设权面积达46.6万亩 [2] - 通过立体分层设权,养殖户可在海面水体养殖贝类鱼类藻类,并在海床进行鲍、海参等高经济价值品种的野生繁育和底播增养殖 [2] - 全县海域使用金征收额连续两年突破3.8亿元,2024年水产品产量73.2万吨,渔业产值100.9亿元,同比增长3.7% [2] 普兰店区“渔光互补”案例 - 普兰店区“渔光互补”项目是辽宁省首个沿海滩涂发电示范项目,总用海面积约2800亩 [2] - 项目创新采用“海水科学养殖、海面发电上网”立体开发模式,利用“不清圈打桩”技术在不影响海参养殖前提下铺设光伏板 [2] - 该模式实现渔业与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合,解决了传统“平面确权”方式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有限的问题 [2] 项目效益与产业影响 - “渔光互补”项目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1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4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0.11万吨 [3] - 项目吸引了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实地考察并计划开展类似项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