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概况与承办地展示 - 2025年11月12日至13日,以“爱艺术 爱生活 爱上文化馆”为主题的中国文化馆年会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举办,这是该年会首次在京举办[1] - 北京市通州区作为承办地,展示了其“覆盖均衡、服务优质、特色鲜明、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发展新范式[1] 文化设施与数字化创新 - 北京城市图书馆元宇宙体验馆推出“AI鲁迅”、“图图”和“2122”三个数字人,自2023年底开馆至今已进行超过170万次语音对话,并荣获2025年度Vega Digital Awards最佳交互金奖[1] - 通州区已开放23家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全部为公益属性、智能化运营,覆盖全区9个街道、5个乡镇,累计办卡读者近1.5万人,外借图书超过60万册次,到馆量总计约75万人次[2] - 区文化馆实现全年延时开放至晚间21点,区图书馆部分区域延时开放至晚间22点,打造“15分钟阅读文化圈”[3] 演艺活动与品牌项目 - “文艺轻骑 通州传奇”系列展演活动走进多个科技小院,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4] - “通之韵”文化活动自2018年启动,首创“一韵四季十二品”内容框架,获评北京市、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4][5] - 2025年主办三场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采用“三地接力+群众创演+非遗节目与市集结合”的做法[5] - 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举办近万场,每年农村“文艺演出星火工程”演出5000余场[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 - 通州区拥有10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7项[6] - 通过非遗云展厅、非遗文化驿站、非遗有声书、非遗文创产品等多种形式融入百姓生活[6] - 已完成《通州运河船工号子》等6项非遗的口述史编撰工作,并制作有声书传播运河文化[7] - 拓展“非遗+”融合范围,打造非遗体验线路,并利用VR/AR技术推进非遗文创产品开发[7] 文旅融合与消费促进 - 围绕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特展,创新策划以“票根联动”为核心的“文旅+”消费激励活动,将展览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9] - 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通州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和“硬支撑”,推动从“文化惠民”到“文化兴旅”的转变[9]
近悦远来 主客共享美好生活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11-12 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