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字号”新平台落户青岛
大众日报·2025-11-12 09:28

基地获批与战略定位 - 生态环境部正式批复青岛市建设胶东半岛海洋监测基地,该平台为“国字号”新平台 [1] - 基地在全国沿海省份筛选确定的15个国家海洋监测基地中,青岛成为全国仅有的3个市级入选单位之一,也是山东省16个驻市监测中心中唯一入选的依托单位 [1] - 基地将以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发展方向,构建区域海洋生态监测技术创新合作平台 [1] - 基地定位为“上下协同、统筹调配;国家任务、分工合作;特色引领、创新示范;强化交流、培养人才”,以助力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1] 基地建设重点与任务 - 基地建设将在服务国家战略、支撑美丽海湾建设、打造央地协同发展典范三个维度同步发力 [2] - 通过建立央地共建协同机制,承担国控海域监测、海洋碳汇及新污染物研究等国家级任务,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双碳”布局 [2] - 应用环境DNA监测、生物图谱鉴定等先进技术,创新构建湾区生态健康评价体系 [2] - 采用“国家任务+地方特色”双轮驱动模式,深化与国家海洋中心的技术联合攻关,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 [2] 依托单位能力与资源 - 基地依托单位为山东省青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该中心拥有40余年海洋监测经验 [2] - 2024年,该中心完成1000平方米海洋监测专项实验室建设,涵盖海水水质、海洋环境DNA、生物毒性及新污染物监测等前沿领域 [2] - 中心与驻青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共建协同创新实验室,推进监测数智化转型 [2] - 青岛市获市级财政1093万元能力建设资金支持,配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先进设备,建成了海洋生物标本库 [2] 现有成果与未来规划 - 基地已牵头完成胶州湾生态健康评估等20余项国家级项目,联合开展海洋碳汇、环境DNA等科研工作 [3] - 基地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建创新应用中心,共享千吨级海洋监测船,形成“实验室+生物基地+科研平台”一体化监测体系 [3] - 青岛市将按照“实质化、特色化、业务化、国际化”原则,聚焦技术提能、人才聚能、产业赋能三个重点进行基地建设 [3] - 规划深化天空地海立体监测技术应用,构建央地共建共享资源集群,打造国内领先的特色海洋监测基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