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中国智能奔涌 科创技术迭代“变量”转化为向“新”发展“增量”
央视网·2025-11-12 14:53

脑机接口行业 - 脑机接口技术被“十五五”规划建议列为前瞻布局的未来产业,旨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 - 侵入式脑机接口通过植入电极直接采集神经信号,使使用者能通过脑电信号控制外部设备,为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病、脊髓损伤等疾病提供解决方案 [5] - 2025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开展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该领域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 [5] - 临床试验中植入患者大脑的设备由国内企业自主研发,是全球最小的脑机接口系统 [7] - 2024年中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约32亿元,预计2040年有望超过1200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6% [9] - 脑机接口产业从2024年1月被列入未来产业,到2025年7月上升为国家战略,正从概念走向应用爆发点 [11] - “十五五”期间,行业将重点打造运动脑机、语言合成、视觉重建及神经调控等医疗器械产品 [13] 人工智能与算力产业 - 大模型技术的涌现为虚拟与现实的连接提供了支持,例如AI助盲眼镜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快速识别障碍物并在300毫秒内给用户反馈 [15][16][20] - 算力成本的快速下降得益于核心技术的自主开发与创新突破,为人工智能赋能各行业提供了更多应用场景 [22] -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日均Token消耗量从2024年初的1千亿,增长至2025年6月底的30万亿,一年半内调用量增加三百多倍 [22][23] -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等领域有更广泛的落地和应用 [23] 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 全国首个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平台成立两年间,已吸引超过200家大模型企业入驻,形成涵盖芯片设计、模型算法、数据语料、行业应用的完整AI生态 [25] - 平台内许多初创企业从不足10人规模扩大至数百人,显示行业快速增长 [25] - 上海市人工智能人才规模近30万人,约占全国三分之一,“90后”和“00后”已成为行业中坚力量 [25] - 人工智能技术正从关键技术向应用场和核心生产要素转变,需深耕场景应用以落实“人工智能+”行动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