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部分药店和生产企业通过将日用品备案为医疗器械的方式,使其被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从而违规使用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进行结算 [1][3][5] - 此类行为在全国多地普遍存在,涉及牙刷、牙线、面膜、美瞳、防晒用品等多种日用品,且规模巨大 [7][9][10][14][17][19][32][34] - 生产企业利用医疗器械备案监管相对宽松的漏洞,通过获取医保编码使产品合规化,并与大型连锁药店合作获取高额订单 [24][26][30][36][39] 违规行为的具体案例 - 海王星辰连锁药店:将普通牙刷作为“牙科用毛刷”(第一类医疗器械)刷医保卡销售 [7],将护肤品套装作为第二类医疗器械“敷料”刷医保卡销售 [14] - 泉源堂大药房:将“美瞳”隐形眼镜刷医保卡销售,结算时显示为代码“000” [9] - 大参林连锁药店:将牙线作为“牙科洁治器”(第一类医疗器械)刷医保卡销售 [10],将防晒冰袖作为“医用隔离垫”刷医保卡销售 [19] - 张仲景连锁药店:将面膜作为“医用敷贴”(第二类医疗器械)刷医保卡销售 [17] - 佛慈大药房:销售“兰肌慕”和“医妍集”品牌的“医用护肤品”(第二类医疗器械),并可通过医保卡支付 [32][34] 生产企业的商业模式 - 河南省超亚新材料有限公司:将防晒口罩和防晒袖备案为“医用隔离垫”(第一类医疗器械),借此进入医保支付系统 [19][22][24],该产品已进入全国近2万家药店,相关订单合同金额达9000万元 [26][28] - 湖南慕雪时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备案为第二类医疗器械的“护肤品”,预期用途为医美术后护理,但实际宣传和销售用于日常护肤 [41][43],公司与佛慈大药房合作年销售额近1000万元,其中约60%(约600万元)通过医保卡支付 [39][45] 行业现状与规模 - 生产企业通过获取医疗器械备案和医保编码,使日用品在形式上符合医保结算条件 [30][36] - 药店因销售此类产品利润更高而积极推广 [38] - 仅慕雪时代公司通过一家连锁药店渠道,年销售额中就有约600万元来自医保基金支付 [45]
医保卡变“购物卡”?央视曝光大参林、海王星辰等“套”刷医保卡黑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