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北京、浙江等地教育代表分享思考和实践
新京报·2025-11-12 21:44
政策核心与目标 - 七部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旨在系统提升中小学生科技素养 [1] - 核心方向包括推动跨学科融合、激发科学兴趣、培育科学思维和形成基本科技素养 [1] - 试点措施包括机器人进校园等,以提升科创意识 [1] 浙江省实践与规划 - 浙江省2014年率先将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纳入高考选考科目 [2] - 2016年起实施中小学工程启蒙教育,累计培育科技教育改革样本校101所,开发项目500多个 [2] - 全省近八成学校建有科技教育特色教室,建设3208个区域性科技教育基地 [2] - 协同13家单位成立STEM教育协同创新中心,聘请1000余名科研工作者担任中小学科学副校长 [2] - 未来将重点做好强基、试点、人工智能+三篇文章,聚焦人工智能素养提升与学教方式变革 [3] - 已初步制定实施方案,重点聚焦学科实践、工程启蒙、人工智能等领域 [3] 北京市小学实践与挑战 - 小学阶段是激发科学兴趣和形成科技素养的黄金阶段,需尊重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4] - 学校以课程标准为基础推动跨学科融合,加快前沿科技资源向课程转化 [5] - 面临专业师资不足、实践场所有限、课程资源碎片化等现实挑战 [5] - 计划从课程教学改革、教联体建设、教师培训三方面提升学生科技素养 [6] 湖南省农村中学实践与特色 - 农村学校科技教育曾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受限于资源短缺 [7] - 作为机器人进校园试点学校,科技活动室从50平米扩建至300平米,装备规模显著提升 [7] - 强调因地制宜原则,依托乡土资源,注重解决农村实际问题与多学科融合 [8] - 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采用项目探究、任务驱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