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管理服务跟上,新就业群体更有归属感(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
人民日报·2025-11-13 06:19

政策导向与顶层设计 - 国家最高领导人强调需关注并填补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电商从业人员等新就业群体的管理服务空白[1]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改进各类社会群体服务管理,健全利益关系协调和合法权益保障制度[1] -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3] - 中央层面组建社会工作部,各地党委社会工作部陆续组建以解决新就业群体困难[3]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临的挑战 -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临职业安全缺乏保障、劳动关系难界定、子女入学难、家属就业难及职业发展受限等问题[2] - 该群体存在因工作地与家庭分离而产生的“两头跑”难题,以及城市生活开销大、家属工作无着落等落户障碍[2] 具体保障措施与制度构建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已制定指导意见,出台专项权益保障政策,明确企业劳动保护责任,健全劳动报酬、休息、劳动安全等基本权益保障制度[4] - 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自2022年在7个省份启动,至2025年7月已扩容到17个省份,并从扩容省份、新增企业、拓宽行业三个维度推进[6] - 各地已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3000余家,累计调解相关纠纷超过3万件[8] 地方实践与精准服务案例 - 苏州市推行积分“五入”政策,新就业群体通过志愿服务、技能培训积累积分可兑换“入医、入学、入岗、入托、入网”等公共服务[10] - 北京市朝阳区通过“将小爱”公益寓站、“城市建设者之家”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住房保障[11] - 江西省瑞金市打造新就业群体职业能力提升平台,提供定制教学内容,学员顺利毕业可免学费[11] - 浙江省义乌市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快递、外卖站点结对联动,将健康服务直接带到劳动者身边[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