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与文学不期而遇(“十五五”文化热词·新大众文艺)
人民日报·2025-11-13 06:19

行业背景与个人历程 - 行业从业者在广东东莞的制造业环境中坚持写作已二十四年,其创作源于工厂生活的真实体验[2] - “打工文学”在珠三角地区方兴未艾,东莞是该文学流派的中心区域[2] - 从业者通过纪实散文记录打工群体生活,作品获得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散文奖、第二届孙犁文学奖一等奖等认可[2] 行业支持体系与发展 - 地方建立了从厂报、镇报、日报到文联的一系列平台来展示和扶持文学创作[3] - 针对文化基础不高的打工作者群体,行业每年组织改稿会,邀请资深作家、编辑进行面对面交流与指导[3] - 从业者的第一部散文集《流水线上的青春》在地方专项资金的扶持下得以出版[3] 行业转型与创作新机遇 - 制造业工厂环境发生显著变化,花园式厂区、自动化无尘车间和全自动生产线取代了传统流水线[3] - 行业推荐36名素人作家前往鲁迅文学院学习,以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创作挑战并激发新的创作灵感[3] - 新大众文艺的兴起使得大众能更广泛地参与文艺创作,而不仅仅是作为欣赏者,为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4] 行业趋势与政策导向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互联网条件下的新大众文艺[4] - 新大众文艺概括了大众书写、书写大众的文艺理念和大众接受、评价、传播的文艺景观[4] - “打工文学”与“素人写作”等案例正不断丰富新大众文艺的内涵,推动行业在创作主体、传播方式、题材和表达上呈现新面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