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晒业绩”到“晒健康”,从“拼流量”到“拼复购” 最长“双11”:热度虽降,信心仍在
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袁静娴 11月12日,被称为"史上最长"的"双11"大促即将收官。来自各大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今年"双11"节奏 更长、战线更稳、增速更缓。尽管平台"战报"数据纷纷亮相,但整体热度较往年明显回落。近几年,从 不再公布总成交额,到延长促销周期、淡化价格战,再到即时零售、本地生活与AI导购的崛起,今 年"双11"的关键词不再是"爆发",而是"理性""稳健""新常态"。 这场电商年终大考,正在从"规模竞赛"转向"质量比拼",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成熟与转型。 战报"报喜不报忧" 平台比拼结构性增长 与往年高举"成交额创新高"的宣传不同,今年天猫、京东、抖音等各大平台几乎都放弃了总交易额这一 传统指标,而是各自突出"增长亮点"。 与往年的"总量竞赛"相比,今年平台们的重点明显转向质量与效率——从"晒业绩"到"晒健康",从"拼 流量"到"拼复购"。传统的GMV已不再是唯一的"战绩指标",取而代之的,是复购率、单客增长、即时 零售渗透率与AI智能化程度等反映健康度的关键指标。 最长"双11"遇冷 理性消费成为主旋律 记者采访发现,今年"双11"期间,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热度明显低于往年,不少用户表示"错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