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年大考”来临 发起式基金命运不一
中国经济网·2025-11-13 08:18

发起式基金清盘风险加剧 - 多只发起式基金因规模不达标面临清盘,11月以来已有包括一家大型券商资管的沪深300指数增强发起在内的至少五只产品预告清盘 [2] - 根据基金合同规定,发起式基金在《基金合同》生效满三年之日若基金规模低于2亿元,则将触发基金终止并进入清算程序 [2] - 截至三季度末,部分成立于2022年11月的养老FOF基金等产品规模仅有数千万元,若没有资金介入也将面临清盘风险 [2] 基金公司应对规模考核的策略 - 部分基金通过短期资金“冲规模”以度过三年考核节点,例如某债基在三季度末规模为5600万元,但报告期内总申购份额达到2.91亿份,使其得以存续 [3] - 此类“自救”行为常伴随资金的“快进快出”,上述债基在报告期内的赎回总额也达到了2.46亿份 [3] 成功发起式基金的特征与优势 - 部分发起式基金凭借优秀业绩成长为明星产品,例如永赢科技智选发起式基金截至11月7日涨幅达246.27%,规模达到115.21亿元 [4] - 其他成功案例包括永赢先进制造智选规模超200亿元,中航机遇领航、中欧数字经济等规模均超100亿元 [4] - 发起式基金往往成立于市场低迷时期(如2022年沪指下探3000点以下),更容易以低门槛快速成立并捕捉低估资产机会,2022年一年内就成立了超300只产品 [4] 发起式基金的制度优势与产品设计 - 发起式基金要求基金公司以自有资金投入并持有至少三年,能激励基金公司注重长期投资,保障长期业绩 [5] - 产品设计上,发起式基金让基金公司更易采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投资策略,便于快速建立具有公开业绩的标志性产品 [6] - 市场冷清时设立为“保成立”和逆向销售,市场火热时设立则为“抢赛道” [6] 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潜在影响 - 发起式基金清盘呈加速趋势,但发行端持续上新,10月份至今仍有近20只主动权益的发起式基金公告成立 [7] - 部分赛道(如港股通、量化、消费)的发起式基金因渠道推广不力、市场关注度低导致规模难以提升 [7] - 小规模导致运营成本较高,长期侵蚀基金收益,并可能造成基金过于依赖机构资金,影响投资独立性 [7] - 大量清盘可能影响投资者信心,促使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对业绩、规模和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