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面向“十五五”,全国“智囊团”来建言献策 川渝携手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能级
四川日报·2025-11-13 08:29

经济规模与地位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在2020至2024年间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2024年达8.7万亿元 [1][2]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为6.5%,占西部地区比重达30.3% [1][2] - 区域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1][2] 发展特征与趋势 - 区域现代化水平整体持续进步但增速逐步放缓,2022年后趋于平缓,发展模式正从高速扩张转向结构优化与内生动力培育 [2] - 内部空间格局呈稳定纺锤形结构,领先型区域从重庆中心城区和成都双核向多元突破演进,绵阳成为新增长极 [2] - 追赶型区域规模可观但区域间绝对差距拉大,凸显协同发展的结构性挑战 [2] - 区域陷入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激烈竞争格局,增长动能面临挑战,需从规模增长向质量跃升转型 [3] 增长动力与战略方向 - 创新被视为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核心定位之一 [4] - 区域高等教育互补性强但学科发展不均衡,科技应用研究较传统,大型基础科学设施和尖端仪器不多 [4] - 强化科技创新中心能力需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夯实基础研究、贯通产业链创新链、培育未来产业 [4] - 发展动力源关键在于科技,需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基础研究,培养风险投资基金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5] 产业与人才基础 - 区域人口规模达9853.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7%,属于人口净流入地区,可通过投资于人与物结合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5] - 比较优势在于兼具富集生态资源和厚实产业基础,汽车制造、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规模庞大 [5] - 产业需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构建独具区域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 [5] - 西部地区通过城镇化带动经济增长潜力大,需增强城市群承载力,提升城镇化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