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餐饮,责任也要“连锁”
人民日报·2025-11-13 10:00
行业趋势 - 餐饮连锁化率从2020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23%,显示品牌化、规模化水平持续提高 [1] - 连锁模式是餐饮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加速器,也是提升服务品质的重要路径 [1] - 连锁餐饮以统一的品牌和稳定的品质受到消费者青睐 [1] 行业挑战 - 部分企业在规模化扩展阶段对门店疏于管理,导致品质下降甚至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1] - 存在“只开店、不管店”、“只收费、不担责”以及管理责任不清等问题,损害消费者利益和行业形象 [1] 管理要求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规定,旨在压紧压实连锁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1] - 需明确企业总部、分支机构、中央厨房及具体门店等各主体的“责任链”,制定风险管控清单,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单元 [2] - 管理应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延伸,以更好防范风险隐患 [2] 运营监督 - 餐饮质量安全管理链条长,涵盖采购、加工制作、贮存、配送等多个环节,任一环节失守都可能导致健康损害 [2] - 应定期进行检查评价,并针对发现的共性问题健全风险防控机制 [2] - 通过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和公开食材供应信息等方式,让消费者实时监督,筑牢食品安全堤坝 [3] 品牌与发展 - 连锁不仅是运营联合,更应是标准统一,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化管理能让消费者在任何门店享受放心服务 [2] - 标准化管理保证相对一致的品质,但并不排斥因地制宜的创新供给,以满足不同地方食客的需求 [2] - 以口碑和品质立身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保障食品安全有助于赢得消费者信任和实现长远发展 [3] - 压实企业责任、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是大力提振消费的内在要求,能为餐饮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