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旧”品“新”话老街
人民日报·2025-11-13 11:37
项目背景与现状 - 云南曲靖西门街片区是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老街区,拥有2000余处近现代建筑[1] - 项目改造前,该片区存在大量破败闲置的老建筑,被视为“城市伤疤”[1] - 改造后,街区每天吸引游客约1万人次,每年带动消费3000多万元,并提供900多个就业岗位[1] 改造策略与模式 - 改造坚持“微改造、精雕琢”原则,在保护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进行[1] - 通过引入现代商业,让旧院落“牵手”新业态,例如将老宅改造为茶饮空间和阅读空间[1] -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激发社会参与热情,变“单向管理”为“共同治理”[2] - 组建专职城市管理及综合执法分队,并建立“每周二民情恳谈”机制收集群众意见[2] 商业业态与创新 - 老房子变身为创业空间,闲置院落成为网红咖啡馆[1] - 鼓励成立社区商户联盟,引导商户自发制定诚信经营标准[2] - 有创业者将中药材巧妙融入现代茶饮,打造复合空间,使传统文化以更时尚的方式呈现[2] - 老街区成为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和年轻人的打卡聚集地[2] 社会效益与影响 - 改造实现了改善环境与传承文化的共振,以及地方特色与时尚潮流的结合[1] - 通过留下“原住民”和引入新居民,将“沉睡资源”变为“创业资产”[2] - 年轻人创业和消费者打卡形成正循环,人气带来商机,商机再聚人气[2] - 项目实践符合“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关于加强历史文化街区有效保护和活态传承的方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