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内蒙古东部边疆地区描摹幸福底色
中国新闻网·2025-11-13 18:57
文章核心观点 - 兴安盟通过以工代赈模式、基层治理创新和三医联动等举措,在生态修复、产业发展和民生保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和边疆地区发展 [1] 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 - 新佳木苏木浩力宝嘎查将4600亩沙地改造为文冠果基地,栽植文冠果30.36万株,实现生态修复与农牧民增收 [2] - 2023年经济林建设项目提供1978个务工岗位,人均增收超2000元;2024年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吸引2.7万人次参与,发放劳务报酬544.45万元,群众参建比例达10% [2] - 乌兰浩特市高根营子嘎查将300亩采石废弃沙坑转型为生态体验区,吸纳3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超3500元,村集体从负债60余万元变为年分红200万元 [4] 基层治理创新 - 推广“板凳议事会”等接地气议事平台,在851个嘎查村开展协商议事1716次,解决棘手问题1319件,提升村民参与村务决策积极性 [6] 民生保障体系建设 - 扎赉特旗通过医疗资源下沉和“三医联动”为31.5万群众提供医疗保障,并在全盟率先探索医保基金“打包付费”机制,2025年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打包基金总额分别达8.97亿元和9.57亿元 [8] - 构建跨区域教育帮扶协作体系,盟内160所教育机构与北京98所名优学校结对共建,提升教育资源质量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