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阐述了“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的战略内涵,强调“十五五”期间需将两者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2] 投资于物的定义与作用 - 投资于物指对实物资产的投资,如基础设施、房屋建筑、机器设备等,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物质技术基础 [3] - 长期投资于物有效积累了实物资本,增强了生产和供给能力,推动了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四化”同步发展,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拉动了经济增长并创造了大量就业 [6] - 对粮食储备、能源基地、应急物资等的投资增强了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发展韧性 [6] 投资于物的潜力与挑战 - 中国人均资本存量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仍较低,存量资本结构有待优化,部分重要产业领域投资不足且质量有待提升 [7] - 大量存量机器设备、基础设施及老旧城区有待更新升级,新一轮科技革命也催生了新的投资需求,投资于物仍有很大空间潜力 [7] 投资于人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 投资于人指对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人的能力提升和潜力开发的投入,如育幼、养老、健康、教育等 [3] - 在全球产业竞争转向“人才密集”的趋势下,需通过投资于人推动人力资本积累,形成“人力资本红利”,以实现经济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换 [8] - 相较于物质资本,对民生和人的全面发展领域投入不足,加大相关投资是保障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8] 投资于人的重点方向 -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按贡献决定报酬的初次分配机制,使多劳者、技高者、创新者多得 [9] - 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城乡、群体间的服务差距 [9] - 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扩大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投入,如生育养育、教育医疗、职业培训、普惠养老等领域 [9] -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加大对科技领军人才、拔尖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的培养投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9] - 建立健全投资于人的长效机制,优化财政配置和完善统计制度,调动全社会投资于人的积极性 [10]
二十届四中全会名词卡片:投资于物、投资于人
新华网·2025-11-13 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