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债券的种类和期限结构 - 政府债券主要分为赤字债务和自偿性债务 [2] - 中国国债以中期为主,短期相对偏少,作为金融市场流动性来源的功能发挥尚不充分 [2] - 中国国债在非金融部门尤其是居民部门财富构成中的作用有待挖掘,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规模相对较小 [2] - 美国居民财产性收入中国债利息占比较高,对比之下中国财政的再分配功能有待提升 [2] 债务增长率分化趋势 - 当前中国非金融部门债务规模增长相对较少,政府债务规模增长较为迅速 [3] - 居民部门和企业等实体经济部门的债务增长率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居民部门更加明显,表明其预期不振 [3] - 2020年以后中国政府债务增长加速,未来仍可能保持较快上升态势 [3] 债券购买者结构与宏观影响 - 国债发行的宏观影响取决于购买者身份:非金融部门购买仅涉及资金转移,央行购买产生倍数创造货币效果,商业银行购买体现为等额创造货币,境外机构购买意味着引进外资 [4] - 中国商业银行是国债主要持有者,这种结构具有较强的"通胀效应" [4] - 美国国债持有者中海外投资者和货币当局占比较多,且共同基金、个人投资者也持有较大份额,高息部分多流向居民构成其稳定收入来源 [4][6] - 日本央行是其国债主要持有者,保险机构、养老基金和海外机构也是重要持有者 [6] 居民收入与国债市场功能 - 中国居民资金在低息与高息存款间流动,随着商业银行息差收窄,国债市场需承担增加居民稳定财产性收入的责任 [10] 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 - 判断债务可持续性需从微观和宏观入手:微观层面用"债务/息税前利润"衡量,宏观层面用"债务/可付息收入流"衡量 [11] - 若当年利息支出大于当年新增储蓄或新增GDP,债务可持续性会受到影响 [11] 中央银行角色与国债管理 - 货币政策目标明确流动性管理成为中心任务之一,有力推动了国债市场发展,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加多样化 [12] - 中央银行角色变化体现在将资产价格稳定纳入视野,更加注重金融领域管理 [12] - 货币政策正转向以调控流动性为中心,中央银行角色从"最后贷款人"转向"最后贷款人+最后做市商" [13] - 银行间报价模式转变为从金融市场实时获取数据,中央银行日益深入参与国债管理 [13]
中国政府债务管理机制的优化
新华财经·2025-11-14 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