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产业的传承与创新 - 国家级非遗锡雕亮相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国外商家洽谈,以开放姿态对话世界[6] - 浙江永康市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0项,通过活态保护与创新传承使其焕发新活力[6] - 永康锡雕面临“人在艺存,人亡技绝”的困局,传承人通过建立“基因库”保存核心与延展信息,已采集10多TB数据并向公众开放[7][8] 科技赋能与生产效率提升 - 开发永康锡雕非遗VR体验项目,今年“五一”假期参观人数突破3万人次[9] - 利用AI生成纹样图案以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并将传统工艺与数字化机床融合,核心精雕环节仍保留手工[9] - 生产效率大幅提升,锡雕制品如生肖锡币、锡胎景泰蓝保温杯等成为旅游纪念品和文创市场的宠儿[10] 企业创新与市场拓展 - 浙江神雕雕塑工艺有限公司将铜雕艺术与石膏塑像工艺结合,开发数十种工艺品,产品出口至60多个国家[12][13] - 新生代传承人开发雪茄缸、车标等创新产品,产生可观品牌溢价,并参与制作大型活动精品如北京奥运会巡展雕塑[13] - 古山镇后郦村村民郦鸿飞将铜艺与现代元素结合,铜合金金箍棒销量突破25万根,经典锤纹红铜茶壶销售1万多把[14] 非遗工坊与产业融合 - 永康市墨时草木染非遗工坊将传统技艺与现代IP融合,并开设体验课程,去年300多场课吸引1万多人次参与[16] - 大陈村3家非遗工坊每年吸引大量游客,仅墨时工坊年接待游客达四五万人次,全村80%以上村民从事旅游相关产业[17] - 永康全市31家非遗工坊今年前三季度销售额超43亿元,带动就业10677人,通过艺术乡建建成10个省市级艺术乡建特色村[17] 政策支持与人才培养 - 永康市文联设立传统工艺扶持资金,累计培育省级以上民间工艺传承人32人,建成省级以上重点民间工艺保护项目34个[17] - 通过开设“乡村小康学堂”培育乡土人才,深化艺术乡建,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强劲动力[17]
千年手艺焕发时代活力(乡村观察)
人民日报·2025-11-14 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