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看安徽制造的破局之道(连线评论员)
人民日报·2025-11-14 06:10

安徽制造业整体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汽车产量位居全国首位 [1] - "新三样"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71.9% [1] - "十四五"期间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长近4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与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均增长约2倍 [1] - 超百亿元企业数量从36户增加至61户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安徽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2] 关键产业与市场份额 - 全球近10%的显示面板为安徽制造 [2] - 安徽制造占全国约8%的工业机器人、11%的新能源汽车 [2] - 安徽制造占全国20%的光伏组件、30%的光伏逆变器、50%的光伏玻璃 [2] - 安徽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4万台 [4] 政策支持与发展战略 - 政府出台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实施方案,并每年制定年度工作要点 [1] - 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构建为企服务"一张网" [1] -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 [1] 区域协同与对外开放 - 通过长三角地区深度协作,安徽在合肥、六安、芜湖布局产业链,与长三角多地企业高校携手攻关 [2] - 共建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及首批12家创新联合体,实现优势互补 [2] - 世界制造业大会永久落户合肥,参会国家和地区从2021年24个增至2025年53个,参展企业5年间增长1.5倍,累计签约项目总投资额突破2万亿元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安徽自主研发的高温合金叶片打破国外垄断,应用于C919、C929大飞机 [2] - 海螺集团以AI大模型赋能水泥建材行业 [4] -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在全省布设18.7万套前端感知设备进行风险监测 [4] - 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