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成都的会展经济正经历从传统模式向“展产融合”的深刻变革,突破“一买了之、一看了之”的瓶颈,演变为驱动产业与消费的强大引擎 [1] - “展产融合”的本质是从“物理叠加”到“化学融合”的演进,核心在于串联产业链资源,构建以会展为价值触媒的产业创新生态 [2] - 会展活动通过创新机制将“流量”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留量”,实现从“办会”到“兴城”的战略提升 [7] 会展经济规模与效应 - 2025年成都全年将举办1000场以上展会,总面积预计达1350万平方米 [2] - 2024年成都会展业总收入达1536.1亿元,其中直接收入158.3亿元、拉动收入1377.8亿元,印证了“一业带百业”的乘数效应 [2] - 第112届全国糖酒会总展出面积达75万平方米,涵盖9大展区和24个特色品类展览区域,拉动城市服务业增收114.5亿元 [3] - 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累计产生合同总金额57.53亿元,拉动城市服务业增收21.2亿元 [4][5] 展产融合的具体实践 - 全国糖酒会实现了从传统展销向产业生态构建的转型升级,成为产业落地的“催化剂” [3] - 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通过“车展票根”串联城市消费活力,联动100余家商圈、餐饮品牌及12家国有A级景区推出专属优惠 [3] - 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驱动“成眉乐千亿光伏产业经济走廊”发展,前七届大会累计撬动超千亿投资 [4] - 成都空港国际会议中心7个月内举办100场活动,通过会展引流新签约项目30余个,打造新型消费场景12处 [5] 创新服务与数字化转型 - 行业推动会展模式从“周期性活动”向“常态化运营”转变,打造了数字孪生展馆 [6] - 通过AI算法实现展商与观众的精准匹配,并将“零废弃”理念融入天府绿道体系,构建绿色可持续的会展生态 [6] - 行业管理机构主动扮演“资源撮合”角色,推动三国创意设计产业功能区通过文创类展会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6] 未来发展方向 - 需要从临时项目合作思维转向构建长效治理机制,使展会目标与产业定位深度绑定 [7] - 通过“场景机会清单”牵引机制,使会展成为城市解决发展问题的创新接口 [7] - 行业需在国际化程度上继续提升,吸引更多国际参展商和国外的专业买家 [7]
会展激活流量:成都上演席卷全城的“价值风暴”
中国经济网·2025-11-14 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