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省级试点扎实推进 市级培育探索起步 “双高协同”,点燃新质生产力“强引擎”
镇江日报·2025-11-14 07:43

合作模式与战略定位 - 镇江高新区与江苏科技大学出资500万元共建先进船舶海工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正式启动 [1] - 合作模式为“双高协同”,旨在通过有组织科研和有组织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 首批有江苏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工程师技术中心、江苏中智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入驻该中心 [1] 试点进展与初期成果 - 镇江高新区作为全省首批试点,聚焦船舶海工与高端装备产业,与3所高校的11个重点学科协作 [2] - 已开展校企对接50余家次,实施技术合作15项,新增项目研发投入7492万元 [2] - 合作直接催生创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镇江龙天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 [2] - 创能科技实现当年落地、达产、入规,截至9月底开票销售突破2300万元,全年预计达3000万元,并与高新区直属企业签署10%股权认购协议 [2] 平台建设与资源整合 - 联合江苏大学建设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概念验证中心、重点实验室 [3] - 联合江苏理工学院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高新区分中心、“微校区”等平台 [3] - 在校地联合发布中,共享企业技术需求30项、科研仪器设备343台套、专利成果1742项、协同创新平台86个 [4]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市级科技计划将从2026年起增设“双高协同”专项,每年安排1000万元,立项约20项 [5] - 协同推进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落实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出台相关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 [5] 区域扩展与产业应用 - 丹阳高新区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扬中高新区与南京工程学院、丹徒高新区与常州大学及镇江高专签订市级“双高协同”培育合作协议 [6] - 涌现多个合作典范,包括江苏工大金凯公司与南航攻坚高效精密加工技术、江苏威腾能源科技公司与南京工程学院发力浸没式液冷电池系统创新、江苏镇安电力设备公司与常州大学赋能岸电系统智能检测技术升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