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四川“十四五”时期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屏障主要成就发布 生态环境质量创近20年来最好水平
四川日报·2025-11-14 08:31

生态保护修复成就 - 完成530个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生态修复面积达650余万亩,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7] - 在全国率先构建省市县三级生态修复规划体系,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4.8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30.59%[7] - 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开展常态化监测,创新构建重大工程“实景三维”监管模式[7] 污染防治攻坚成果 - PM2.5浓度在2024年首次降至30微克/立方米以下,2025年1至10月进一步降至25.3微克/立方米,创监测记录最好成绩[4] - 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两年达100%,长江、黄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4] - 实现提前14天对空气质量滚动预测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变被动应对为主动管控[4] - 各级河湖长累计开展巡河查河879万余次,协调解决涉水问题60万余个[5] - 建成“无废城市细胞”3400余个,危废利用处置能力提升至705万吨/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70%、位居西部第一[6] 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 累计淘汰退出700余户企业的落后产能,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8] - 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4%,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工业节能目标[8]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11.5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8] - 清洁能源、晶硅光伏、动力电池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8] - 创新“五张清单”审慎包容执法,扩大“白名单”企业范围,使现场检查次数下降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