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ig tech’s climate strategists feeling strain of AI power needs
The Economic Times·2025-11-14 13:02

AI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与供应挑战 -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导致科技公司对电力的需求激增,电力供应而非芯片供应成为数据中心扩张的最大瓶颈[11][33] - 为维持不断增长的数据中心群,行业预计到2035年全球需要额外增加362吉瓦的电力,而当前清洁能源采购速度远未达标[5][33] - 美国现有和计划中的AI基础设施的能源需求,可能无法通过当前的电力供应来满足[11][33] 科技巨头的清洁能源采购与排放压力 -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Meta、亚马逊、谷歌、微软)是可再生能源电力采购协议的最大企业签署方,2025年上半年在美国采购了96吉瓦清洁能源,占全球总量的40%[4][33] - 与ChatGPT发布前的基准相比,Meta、谷歌、亚马逊和微软最新气候文件披露的碳排放量分别增加了64%、51%、33%和23%,微软明确将原因归咎于"AI和云扩张等增长相关因素"[33] - 微软重申其气候目标,即到2030年实现碳负排放、水正效益和零废物,同时继续扩大全球清洁能源组合[11][33] 企业内部气候目标与AI能源需求的冲突 - 在微软内部,长期气候承诺与AI难以满足的能源需求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可持续发展团队陷入不确定性,气候优先事项因公司对电力的需求而不断变化[8][33] - 担心因任何放弃气候目标的迹象而引发公众反弹,导致了"令人窒息的控制水平",报告和备忘录中的措辞变得极其敏感[9][33] - 2023年全行业裁员近20万人,在团队努力解决如何可持续地获取足够能源这一难题时,进一步动摇了气候团队的稳定性[33] 多元化电力来源战略 - 面临来自华尔街兑现AI投资回报的巨大压力,公司不能让能源成为限制因素,因此采取了"全盘考虑"的电力来源策略[6][33] - 公司正在购买更多核能和地热能以满足AI基础设施扩张的需求,同时也在探索"表后发电"模式,即在数据中心后院建设发电厂[33] - 法律顾问指出,客户需要的是"电网上的新资源,未被占用的资源",其目前"几乎全部"新的开发工作都是为天然气发电项目服务的[14][33] Meta的案例:Hyperion项目与能源平衡 - Meta在路易斯安那州的Hyperion项目是一个占地400万平方英尺的数据中心园区,预计耗电高达5吉瓦,特朗普称其成本为500亿美元[16][33] - 为支持该数据中心,Entergy公司获准建设三座总产能约23吉瓦的天然气电厂,并申请将新的天然气发电接入电网以满足需求[17][33] - Meta计划增加足够的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以匹配Richland数据中心的总用电量,包括与Entergy合作向路易斯安那电网提供15吉瓦可再生能源,并启动其他清洁能源项目[18][33] 替代能源解决方案的探索 - 谷歌达成一项首创协议,购买伊利诺伊州一座天然气电厂几乎全部电力,并为该设施提供碳捕获与封存设备,目标是捕获并封存约90%的二氧化碳排放[22][23] - 核能是另一种选择,谷歌同意从NextEra能源公司计划在爱荷华州重启的核电站购买核电,但该电站要到2029年才能开始供电[24][25] - 公司常购买碳抵消和可再生能源证书来平衡运营排放,但这些做法因难以验证或未能实现真正减排而受到批评,Meta声称其大部分可再生能源投资组合来自长期购电协议等真实合同,2023年仅有不到5%与短期、非捆绑的可再生能源证书相关[19][20][33] 政策与监管环境的影响 - 美国能源部长敦促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加快电网连接审批,拟将审查时间缩短至60天,远快于目前可能长达数年的过程[33] - 特朗普将行业AI雄心作为其第二任期经济议程的核心,承诺为能源项目许可提供帮助,但同时猛烈抨击绿色能源,称全球变暖是"最大的骗局"[28][29][33] - 特朗普利用7月签署的大规模税收法案,取消了此前《通胀削减法案》创建的清洁能源激励措施,预计到2035年,新增太阳能、风能和储能设施的年部署量将比没有该税收法案的情况低21%,即减少227吉瓦[30][33] 行业面临的长期挑战与战略考量 - 有观点认为,为AI数据中心供电所需的能源量极其巨大,满足这一需求可能需要超过一代人的时间[12][33] - 放弃风电和太阳能项目会迫使公司使用天然气等其他能源,但这些能源未必更便宜或能更快投入使用,电网应变得更加灵活以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和风能[31][33] - 大型科技公司不能简单地放弃已投入十年时间和资金的清洁能源承诺,现在退出不仅会严重损害其品牌形象,从商业角度来说也缺乏合理性[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