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帮扶政策成效 - 攀枝花市通过结对帮扶,将科技创新思路融入木里县的传统农耕畜牧产业,推动其从单季蔬菜种植向多季丰收、从粗放养殖向精细发展转变 [5] - 自2010年对口帮扶以来,攀枝花市累计选派351名干部人才、投入帮扶资金4.77亿元、建设项目303个 [11] 农业种植转型升级 - 通过援建农业智慧大棚,为高海拔土地提供保暖措施,使木里县蔬菜种植从一年一季转变为一年两到三季 [6] - 木里县已建起生态大棚蔬菜产业基地100余亩,打造魔芋产业示范点8个,技术帮扶推动规范化种植面积超3000亩 [6] - 农户收入显著提升,一亩地年收入从过去的约6000元增加至1.2万元至1.8万元 [6] - 智慧大棚配套水肥一体化设备,使人工投入节省一半,实现一键式管护 [7] - 攀枝花市相关院校及研究院与木里签订合作协议,在农业技术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派出专家提供技术指导 [7] 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 - 结对帮扶工作队牵头两地4家企业建立农特产品销售合作关系,并利用攀钢集团生活服务有限公司直销渠道,拓宽木里农产品销售市场,年销售额达120余万元 [8] 畜牧养殖现代化 - 通过“攀枝花2.4万工程”补贴政策,鼓励村民新建或改造圈舍(超80平方米),推动从放养向圈养转变 [9] - 圈养模式提高了牲畜成活率,缩短了出栏周期,使平均每头牛多卖1000元以上,每只羊多卖200元以上 [9] - 为牛羊安装智能电子耳标,实现实时位置追踪、健康状态监测和品牌溯源管理,牧民可通过数字牧场监管平台进行远程监控 [10] - 投入帮扶资金705万元建设高原牦牛畜牧产业服务中心,推行“1(园区)+9(牧场)+N(乡镇牦牛养殖区域等)”发展模式,推动养殖产业标准化、规模化 [10] - 九大牧场牦牛现代农业园区具备屠宰、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完整产业链条,产品包括牛肉干、酸奶、毛毡等,正在开展省级园区创建工作 [10]
攀枝花“智”援木里 大棚生金 芯片管牛
四川日报·2025-11-14 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