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千年文明记忆点亮数字未来
新华社·2025-11-14 20:52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 数字技术为易损濒危文化瑰宝提供精准持久的“数字保险箱” [3]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完成云冈石窟16窟麦积山石窟165窟数字化保护 乐山大佛建立高清三维模型指导预防性保护 西安城墙配备3000余个监测点位实现精密监测 [3] - 国际合作与数字创新有助于永久珍藏人类共同记忆 例如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全球17所学术机构携手搭建共创平台 [3] 文化遗产数字化共享 - 数字技术打破文化遗产传承时空壁垒 故宫博物院约100多万件套藏品拥有数字身份证 15万件院藏文物高清数字影像已免费开放 [4] -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从海内外1.2万余件套国宝级绘画藏品中精选40幅名作 通过5重画境空间数字构建将静态古画转变为多维艺术旅程 [4] - 先进技术应用不仅实现文化遗产数字化存档 更生成可持续利用的数字资产与经济资源 为后代研究与再开发提供重要基础 [4] 文化遗产价值激活 - 产业融合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 湖南博物院等推出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 参观人次超50万 门票收入达4500万元 [6] - 景德镇搭建“中国陶瓷工业互联网”平台 连接1900多家企业与700多个品牌 孵化60多项国际文创IP 推动文化国际贸易额突破5亿元 [6] - 公众参与提升文化遗产社会价值 腾讯“数字文物全民守护行动”让公众照片成为文物数字档案 “数字供养人”项目使公众可参与敦煌壁画数字化保护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