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经济信心说丨跨境赛事“无感通关” 见证加速融合的粤港澳大湾区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11-14 21:45

赛事创新与融合实践 - 全运会首次举办跨越深港两地的马拉松赛事[1] - 公路自行车赛实现“一赛串联三地”历史性突破,选手半天内两度穿梭港珠澳大桥[1] - 跨境赛事是粤港澳大湾区“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全面升级的实践样本[1] 基础设施硬联通 - 港珠澳大桥作为“超级工程”,已承载往来三地旅客超1亿人次、双向通行车辆超1350万辆车次[2] - “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实施后,“粤车南下”香港政策正式公布,进一步凸显大桥交通“大动脉”优势[2] - 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跨江跨海通道成群崛起,轨道交通网络织密,世界级机场群与港口群加速成型[2] - 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跨城如串门”成为居民日常[2] 规则机制软联通 - 赛事采用“前置查验、闭环管理”方式,集成无线射频、人脸识别、北斗定位等技术,实现人员、车辆、物资通关“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3] - 十五运会是内地赴港澳参赛和港澳来内地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涉及6000多名内地人员赴港澳、3000多名港澳人员来内地[3] - 三地政府在优化路线、竞赛组织、监管互认、信息互通等方面深度协作,实现出入境信息“一地验放,三方互认”[3] - 首创“三牌”医疗保障车首次实现粤港澳三地跨境随行,为更广领域融合积累“全运经验”[3] 人文交流与身份认同 - 81岁香港乒乓球运动员每周往返深港训练,自称“地地道道的大湾区人”[4] - 龙舟赛场上粤港澳联队齐心协力,诠释“是队友,更像一家人”[4] - 开幕式三地同升国旗、同唱国歌,运动员代表团同时入场,具象化家国认同[4] - 粤港澳选手组队参赛、志愿者共同协作、民众跨境观赛热度高涨,“大湾区人”身份认同生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