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科普之翼 筑发展之基
人民日报·2025-11-15 06:03
文章核心观点 - 全国科普月活动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强调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旨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构建大联合、广协同、高质量的科普服务体系 [1] 活动规模与参与度 - 各地区各部门共组织活动50余万场,20余万个科普主体积极参与,300余万名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 [1] - “科普中国”联动各方打造的展播活动触达超16亿人次 [2] 价值引领与精神弘扬 - 各地以科普实践为载体,深入宣传贯彻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的系列重要论述 [1] - 举办科技成就展、专题报告会,开展科学家精神绽放校园行动等系列主题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和科学精神 [1] 科技资源开放与前沿展示 - 1000余家高校星火科技馆面向公众开放,46家中央企业科协、96家企业科协联合会、225家国家级科技园区科协等开展4000余场开放活动 [2] - 各类科技场馆、100余家全国学会开展分众化、普惠性前沿科普,广泛面向领导干部、企业家、青年科技工作者等群体 [2] 科普模式创新与品牌建设 - 集中推出科普新品牌、新模式,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汇聚百余项展览和活动,推出系列科技成果转化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科普创新展品 [2] - 科普与科幻、文化、艺术、旅游、体育等深度融合,科学之夜、科普市集、科普情景剧、“科普+非遗”等活动精彩纷呈 [3] 基层服务与惠民实践 - 各地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打造“家门口的科普课堂”、“流动科普百县千车万里行”、“科学文化精品进边疆”等活动 [3] - 应用云直播、云看馆、短视频等方式,深入基层、边疆地区,以多元服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