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我家门口有文物”
人民日报·2025-11-15 06:03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在泉州的进展与成果 - 普查工作覆盖泉州1.1万平方公里土地,通过实地踏勘发现并认定文物[1] - 已完成3811处“三普”文物复查,并新发现1220处文物[2] - 普查工作得到1458人次业务培训支持,共有56支普查队伍参与[2] 重要文物新发现及其历史价值 - 在永春县发现并确认了明代始建、清代重建的岭兜桥,该桥曾是官道要冲及瓷器茶叶外销的“黄金线”[2] - 在洛江区大蔗山海拔约300米处新发现一处宋代龙窑遗址(钟山宋窑),文化堆积层厚度约1米,填补了该区宋代窑址的空白[2] - 钟山宋窑的发现进一步实证了泉州作为宋元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地位[2] 普查工作的具体实践与挑战 - 普查队员需克服艰苦环境,例如南安普查队队员在丰州狮子山遗址踏勘时受伤仍坚持完成数据录入[2] - 队员卢培峰创下单日调查14处山地新发现文物的福建纪录[2] - 队员黄伟强操作无人机完成10平方公里航拍,并开辟约30公里深山调查路线[2] 文物普查的社会与文化意义 - 普查使岭兜桥等文物被重新认识并录入国家文物数据库,成为乡村文化的“金名片”[2] - 通过普查将文物故事融入教育和旅游,旨在实现文明薪火相传[3] - 文物工作者从成功登记文物和社区认可中获得成就感,例如村民和儿童对文物的积极反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