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蓝图加速向实景落地转化,但产业仍需克服基础设施滞后、应用场景不足及盈利路径待解等挑战,行业通过技术攻坚、跨界融合与政策资本赋能推动产业行稳致远 [2][3][7][8] 低空基础设施建设 - 全国低空基础设施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截至2024年全国建成通用机场449个、飞行服务站32个,无人机航线超440条,通信、导航、监视等新型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各平台难以互联互通 [3] - 深城交联合IDEA研究院打造深圳市域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作为城市“低空大脑”接入全市域时空信息平台及运营商通感基站数据,实现低空飞行物精准监视,系统于今年3月上线试运行,今年前8个月深圳无人机载货飞行架次达54.8万架次(同比增长57%),直升机载人飞行架次达2.1万架次(同比增长20%) [3][4] - 哈深智新推出低空数智飞行服务平台(HITS),集成空域管理、航线规划、飞行审批等全流程功能,平台单月飞行管理量突破1.5万架次,中科星图低空产品已实现线下签约近20城、线上服务70余城的市场布局 [4] 技术跨界融合与场景突破 - 低空经济爆发依赖跨产业技术平权与生态重组,企业通过跨界融合创新突破技术瓶颈与应用场景局限 [5] - 航天氢能科技推出氢燃料电池无人机“航鸢”,续航时间达5小时(为锂电无人机两倍),单架次可覆盖100公里海岸线巡检,支持1-4分钟极速加氢,并在-30℃至50℃超宽温域稳定运行 [5] - 万勋科技将软体机器人技术应用于低空领域,研发具备Pliabot®柔韧技术的空中柔韧机器人,使无人机具备精准抓取、接触检测等类人化交互能力 [5] - 茂松科创提供钛及钛合金产业链应用解决方案支持飞行器轻量化,深圳英武智能推出S-ZERO“飞行单车”,整机重110公斤,支持2分钟换电、续航30公里,噪音低于65分贝,计划在成都东部新区量产 [6] 政策支持与资本投入 - 低空经济被首次列为“十五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方向,产业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发展重心从“积极培育”转向“培育壮大” [7][8] - 2024年上半年低空经济产业披露融资事件194笔,总融资额263.31亿元,融资事件和融资额同比增长21.25%和4.47%,沃兰特近两年完成7次融资,近期B+轮融资数亿元用于VE25型eVTOL适航认证及量产 [7] - 资本投资逻辑从“概念炒作”转向“技术验证”和“商业模式验证”,重点布局有明确收费路径和场景闭环的细分赛道 [8] - 国家发改委预测低空经济2025年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值达3.5万亿元,2030年突破20万亿元,2035年预计突破万亿美元规模,深圳计划2026年建成1200个以上低空起降点,开通1000条以上商业航线,产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 [8]
打造“低空大脑” 亮出“软体移植”
深圳商报·2025-11-16 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