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绍兴法院系统传承发展“民情日记”基层治理智慧 通过案件办理系统收集、精准分析和及时回应民情 推动司法服务向基层延伸和矛盾风险源头化解 [1] - “民情日记”机制从个案记录载体进阶为驱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智慧引擎 使法院不仅能“听得见”群众诉求 更能“听得懂”社会变化脉动 实现司法运行效能跃升 [3][4] 司法实践与民情结合 - 法官通过走出审判庭、把法庭“搬”到纠纷现场的方式查清案件背后真相 让司法融入当事人感受 体察真实情境与诉求 [1][2] - 基于当地外出务工比例高、聚少离多的民情现状 法院创建“抚养探望档案”记录案件与未成年人成长轨迹 该档案已记录185起案件涉及218名未成年人 [3] - 法院将审判、执行、疏导、帮扶整合为“一件事” 携手村嫂、妇联等多元力量 通过情感沟通与社会支持实现涉未成年人抚养探望案件“零强制执行” [3] 数字化应用与民情反馈机制 - 通过“司法公正在线”数字化应用为每个案件赋予专属二维码 当事人扫码即可评价和投诉 [3] - 整合12368热线、来信来访等渠道收集群众意见评价 并深入挖掘“司法民情意见池” 持续优化“感知—反馈—解决—提升”的工作闭环 [3] - 前端做实民意感知整合线上线下渠道 中端做实有件必复归类分流督促查办 后端做实以案促改提升办案质量与类案治理 [5] 数据驱动的司法响应与成效 - 依托司法数据挖掘和共性提炼 捕捉到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 [4] - 针对趋势迅速响应 细化类案裁判指引、统一司法尺度 并主动加强与人社部门、行业协会协同 推动形成更清晰用工责任指引和更畅通纠纷化解通道 [4][5] - 凭借精准司法响应 2025年1至10月绍兴法院劳动争议案件上诉率同比下降2.85个百分点 [5]
倾听群众心声 做实定分止争
人民日报·2025-11-17 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