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修复核心理念 - 河北以矿山生态修复为突破口,推动废弃矿山和塌陷土地的系统性治理,探索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 - 修复模式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实现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形成“修复—盈利—再投入”的良性循环 [14] - 针对生产矿山,要求企业在开采之初同步规划治理,将修复视为长远投资,而非额外开支 [14] 邢台德胜公园修复案例 - 邢台胜合华建材有限公司对历史遗留矿山进行修复,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治理225亩土地,种植4万株侧柏、2万株刺槐和5000株法桐,植被成活率超85% [3][6] - 采用“边采边治”策略,技术包括生态植生袋、客土喷播、顺山势分层开采并设置安全平台,最终将边坡角度控制在43到45度 [3] - 生态修复形成的景观产品串联周边文旅资源,构建“生态+文旅”集群,2024年带动当地旅游年经济产值突破6000万元,并促进当地农产品(如皇寺笨鸡)销量与价格提升 [7] 沙河红薯岭修复案例 - 沙河市引入金沙河集团,累计投入超3亿元推进塌陷地修复,累计平整土地333公顷,修复边坡沟壑2000余处,植被覆盖率从不足5%升至95%以上 [10] - 采用“深翻平整+岩石清理+客土回填”技术,并铺设全覆盖滴灌系统解决缺水难题,通过秸秆还田等方式改善土壤肥力 [10] - 形成“生态修复+产业赋能”模式,搭建“种植—加工—观光”产业链,2024年油菜花期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收入1.5亿元,带动周边5万户农民年增收30%以上 [13] 修复成效与全省推广 - 生态修复吸引动物回归,如德胜公园2023年出现七彩山鸡,2024年有12只黑鹳停留觅食 [7] - 邢台德胜公园、沙河红薯岭及隆尧县尧山案例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矿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16] - 修复成效在河北多地显现,如邯郸武安市九龙山、秦皇岛栖云山、唐山迁安市金岭矿山等均从废弃矿地转变为生态屏障或景区 [17]
河北:让矿迹焕彩 矿场生绿
人民网·2025-11-17 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