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度观察丨贴息“红包”撬动消费潜能
人民日报·2025-11-17 09:56

政策核心与实施概况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于9月正式实施,旨在通过财政贴息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释放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向好发展[1] - 政策与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形成组合拳,产生协同效应促进消费领域良性循环[1] - 政策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以及5家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如蚂蚁消费金融公司[5] 银行服务优化与成效 - 建设银行通过组建专班、开发专属系统简化流程,实现客户在线快速签署协议、系统自动识别消费和贴息资金直接抵扣[2][3] - 截至10月末,建行已签署贴息协议客户近100万户,系统识别符合贴息条件的消费交易笔数超过180万笔[3] - 农业银行于9月1日如期上线贴息服务,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在线签署协议、查询贴息金额,流程优化后操作便捷[8][9] - 农业银行浙江分行在政策实施两个月内累计为1.2亿元消费贷款资金进行贴息,惠及1万多名客户[10] - 交通银行四川省分行在政策实施两个多月内发放个人消费贷款3.2亿多元,已贴息金额5万多元,其中家用汽车消费贷款占比95%以上[16] 线上消费金融平台表现 - 蚂蚁消费金融公司运营的花呗能与淘宝天猫等线上场景深度融合,用户付款时可“无感”享受财政贴息[5] - “双11”期间,电商平台和品牌商家在国家贴息基础上加码补贴利息,“国家贴息”专区商品实现分期免息,分期期次可达24期[6] - “双11”期间,支持花呗分期免息的高期次商品覆盖率提升60%[6] - 朗姿集团在贴息政策带动下,花呗分期免息覆盖商品比例从不足5%提升至50%以上,免息期数从3期提升至最高12期[7] 重点消费领域拉动效应 - 政策对家用汽车、家居家装等大额消费带动较为明显[3] - 京东商城数据显示,自9月1日政策上线至11月11日,覆盖品类的交易额同比增长近40%[14] - 用户购买带有“国家贴息”标识的商品可享受息费自动扣减,优惠可与平台多重福利叠加[14] 消费者体验与实惠 - 贴息政策为消费者提供显著利息节省,例如一笔4000元的家装支付预计可省40元利息[9],10万元家装投入预计可累计省息1000元[9] - 消费者通过叠加国家贴息、平台免息分期及以旧换新国补等,实际节省成本可观,例如一位消费者在购买电视和手机时节省近800元[12][13] - 申请流程便捷,多数情况下系统可自动识别并抵扣贴息,无需额外操作;少数需人工认定的情况也可通过线上渠道快速处理[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