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关键词读懂“十五五”丨破题海洋强基 怎样刷新海洋科创“贡献值”
央广网·2025-11-17 10:12

文章核心观点 - 大连市正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 全方位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践“十五五”规划海洋强国战略[1] - 海洋科技实现从“纸面专利”到“产业实效”的跨越 国产替代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力 成为海洋新质生产力崛起的生动注脚[5][10][13] 海洋科技应用与效率提升 - 专业级VR船舶驾驶模拟器1:1还原大连港航道实景 将岗前培训周期从3个月压缩至15天并规避实操风险[1] - “海鹰”系列水下机器人可实现精准自动捕捞 操作人员通过岸上终端掌控深海作业 使传统捕捞业智能高效[3] - 数字孪生技术实时映射船体建造全流程 VR远程操控系统使工程师无需亲临现场即可调试设备[3] - 国内首台海上扇贝倒笼分选清洗成套装备实现全流程自动化 日处理扇贝能力达12万斤 效率提升20%且人工成本节约30%[8] - “水下机器人项目”提供从智能观测到精准捕捞的系统解决方案 实现海洋牧场管理“可视化、可量化、可调控”[8] - “半潜式桁架大网箱项目”攻克深远海养殖空间受限难题 单箱养殖容量较传统网箱提升3倍[8] 海洋经济发展数据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 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5] - 2024年全国海洋产业增加值43733亿元 海洋科研教育增加值6653亿元 海洋公共管理服务增加值17209亿元 带动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37843亿元[5] - 2024年大连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实现产值约620亿元 同比增长12.7% 年建造能力达1200万载重吨规模 总装建造能力居全国前列[6] - 大连庄河海上风电场年发电量近40亿度 相当于年省标准煤1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00万吨[3] - 大连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上半年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同比分别增长27.4%、34.1%、72.6% 订单排期至2029年[13] 关键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 - 赵云鹏教授团队打造出可抗12级台风的网箱 主持制定我国首个海洋养殖设施工程设计国家标准 研发灾害风险预警技术与巨灾商业保险产品[6] - 团队技术已应用于四大海区30余个大型深远海设施养殖工程 参与多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网箱建设[8] - 中船大连造船交付17.5万立方米LNG运输船“海韵”轮 跻身全球少数具备该高端船型建造能力的企业[11] - 大连华锐重工成功研发大型船用曲轴 打破国外垄断并实现出口 带动培育一批船舶配套“专精特新”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11] 产业发展与未来展望 - 大连推动海洋能源产业从“跟跑”向“领跑”跨越 船舶制造产业园加速建设 形成龙头引领、配套协同的产业集群[11][13] - 核心在于构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生态赋能”的完整闭环 成为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的典型样本[13] - 未来将聚焦海洋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构建更完善海洋科创体系 让更多“大连造”海洋装备走向世界[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