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驱动的消费动能 - 赛事吉祥物IP“喜洋洋”“乐融融”引发消费热潮,特许商品旗舰店持续排长队,盲盒系列产品频频售罄[3] - 目前已上市2800余款特许产品销售,销售总额突破6.8亿元人民币[3] - 全运会期间前往广州、深圳、珠海等地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26%,广州文旅消费整体增长20%[4] 体育与文旅产业融合 - “体育+文旅”深度融合,通过“一程多站”主题游、票根享景区优惠等举措将赛事流量转化为产业增量[3] - 深圳宝安区推出“港澳客专属礼遇”,广州南沙提供“全运文旅大礼包”等特色服务[3] - 有建议提出未来可打造跨境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推出“大湾区体育旅游护照”,借助AR/VR技术拓展数字消费场景[4] 场馆改造与运营创新 - 广东推动场馆向全民健身开放,依托“15分钟健身圈”实现资源普惠[5] - 香港计划让启德体育园每年接待数百万人次,承接高端赛事与商业活动[5] - 澳门通过场馆差异化运营服务特色文体需求,改造后的场馆已开设120个公益体育培训班,参与人数超8000人次[5] 区域协同与产业生态构建 - 三地联合公布新一批“湾区标准”,为“体育+”融合提供统一遵循,包括《民间龙舟竞赛组织管理规范》等[5] - 香港赛马会将于明年在广州从化马场举办国际水平赛马赛事及文体旅活动,打造“穗港马产业经济圈”[5] - 粤港澳体育用品企业可利用各自优势协同“出海”,通过赛事曝光扩大自身品牌影响力[6] 未来产业发展趋势 - 未来5年至10年,粤港澳体育产业融合将呈现数字化深度融合、绿色化协同发展、青少年一体化培养的趋势[6] - 数字化方面需共建体育数据协同平台,研发AI远程训练系统及智能穿戴等新业态[6] - 绿色化方面要联合制定发展指引,设专项基金,推广场馆节能改造,发展户外体育旅游[6]
粤港澳全运会丨粤港澳以赛促融 体育消费与产业生态双升级
中国新闻网·2025-11-17 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