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自信进取的松弛感(金台随笔)
人民日报·2025-11-18 06:40
无论个人还是企业,该慢慢积累、缓缓蓄力的时候要沉得下去,该密集发力、集中突破的时候要紧得起 来。有张有弛、稳步前行,是成长智慧,亦是发展壮大之道。 这两年,"松弛感"成为一个热词,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进入公众视野的一些人物,比如铸就大国重器的科 学家、拿下奥运金牌的运动员、创造票房纪录的导演、引领创新的企业家等,常给人一种举重若轻的感 觉。另一方面,工作生活节奏快,越是忙碌,松弛感就越显得稀缺。 实际上,放松容易,难的是遇事时拥有收放自如、一切尽在掌握的从容,难的是奋斗中保持宠辱不惊、 宁静致远的心态。这种松弛感,从何而来? 源于千锤百炼的自我磨砺。 松弛不是松垮、废弛,而是抵达炉火纯青阶段后的游刃有余。很多人对九三阅兵中顺利完成运油—20A 飞行任务的女机长谭红梅印象深刻。镜头前的她气定神闲、泰然自若,背后却有十分艰辛的付出:参与 改装新机型训练,在飞行模拟器上一飞就是4小时起步,下来后浑身湿透;训练完还要继续完成大量理 论学习…… 真正的松弛感表演不了、假装不来。千磨万击的砥砺、精益求精的锻造,才换来挥洒自如、风轻云淡。 当流汗成为习惯,当努力成为肌肉记忆,松弛感往往不请自来。 源于从"蓄力"到"发力"的主动 ...